20天建成深圳应急医院!这个工程有多难?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03 13:07:47

[摘要] 为做好疫情防控,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项目克服9大难关,挑战“不可能”任务,使用9项科技,彰显中建实力,最终在未发生一例感染的前提下快速建成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应急医院。

  2月19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以下简称“深圳应急医院”)项目完工,可提供1000张床位,其中负压床位800张、ICU床位16张。项目由中建科工EPC承建,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建五局、中建七局、中建八局、中建装饰、中建科技等企业共同参建。

  项目建设前后对比

项目建设前后对比

  应急医院内部照片

应急医院内部照片

  2月24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视察深圳应急医院。王伟中表示,院区建设启动以来,参建各部门各单位与广大建设者用效率与时间赛跑、用激情与疫情较量,在未发生一例感染的前提下快速建成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应急院区,场景波澜壮阔、激动人心,展现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万名工友八方驰援,千台机械协同作战,“父子”“伉俪”齐装上阵,昼夜连轴不眠不息。

  ……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深圳市委、市政府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决定加快建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在20天工期内完成,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可提供1000张床位(含ICU 16床)的应急院区。

  9大难关,挑战“不可能”任务

  难关1:“三高”地理条件苛刻

  项目北临水官高速,南靠厦深高铁,西侧有山,开挖后形成高边坡,场地标高达78米,高于高速闸道,施工期间必须确保万无一失,避免对高铁和高速公路产生不利影响。

  攻克难关

  项目提前规划好平面布局做好最大高度12米、长880米的高边坡支护的施工部署,同时联合高铁、高速相关单位对桥墩和路面进行实时监测,避免施工对高铁、高速公路的影响规避山体滑坡风险。

  难关2:挖35个“游泳池” 只用三分之一标准工时

  项目场地涉及山地林地,作业面积达9.2万平方米相当于13个标准足球场,挖填土方量9.5万立方米相当于35个标准游泳池,同时还需要对表层林木植被进行清理。完成以上工作量一般需要标准工时21天,项目却仅用7天完成。

  攻克难关

  项目利用无人机航拍,建立三维点云数据模型,快速测算最优地坪设计高度和需挖填的土方量,同时分区作业加大人员和工程机械投入,仅用7天完成全部场地清表及挖填工程,并为2月3日开始浇筑混凝土创造了条件。

  难关3:人员、资源组织困难

  施工高峰期管理人员2300余人,劳务工人逾万人,春节期间,人员离深返乡人员、资源组织困难又逢疫情蔓延进一步增加调配难度。

  攻克难关

  中建科工第一时间发布战疫召集令,从总部、东西南北四大区域公司和投资公司紧急“征兵”,确保管理人员数量充足和体系完整。项目首先抽调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春节施工项目的工人投入前期项目工作,随即联系公司的核心劳务,确保工资和防疫物资保障力度紧急储备施工人员7600余名,确保施工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page]

  难关4:36小时考察 锁定百家分包万种材料

  项目工程材料需求量巨大,(百余家分包商、供应商资源、2560个集装箱房,混凝土需求达1.4万方级配碎石2.3万方、机械设备498台)。春节期间相关单位还未复工,各类材料库存及产能欠缺。项目“边施工、边招采、边出图”,功能需求调整频繁,给招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攻克难关

  项目优先针对“即刻进场”的场地清表和混凝土砂石工程,成立大宗材料应急小组。紧急调动公司内外现货资源,5小时内锁定劳务、混凝土和急需机械设备,确保项目“第一道工序”顺利完工。

  商务系统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箱房单位约谈以及现场考察,在一天内完成了所有单位的考察工作。仅用10小时,确保项目13个单元2560个集装箱,从全国10余城市发往深圳。仅用36小时,锁定108家专业资源,各类机械设备498台,为项目高效推进提供强力支撑。

  难关5:20天20余项工序 万余人穿插施工

  项目现场作业场地有限,20余项主要工序穿插施工,高峰期近1.3万人489台工程车辆和设备同时作业,在短短20天的工期内,协调、有序、高效地开展项目建设。

  攻克难关

  中建科工应用BIM技术、智慧工地平台开启“时间不断、空间占满”的满负荷、急行军模式,依靠开辟第二现场——拼装场地,混凝土底板浇筑与箱体拼装得以同步进行。混凝土底板浇出一块已拼装好的箱体,就立即吊装上去,机电安装和装饰依次插入。室外管网和道路工程见缝插针,一节节挖、一节节埋、一节节铺,既不影响房建施工,又确保了自身的工期目标。

  难关6:材料、机械排队进场 疏解交通运输难

  项目仅有两个出入口,最窄处只一辆卡车车身宽,通向项目的市政道路交通十分繁忙,众多材料、工程机械排着长龙等待进场,疏导交通如同疏通血管一样,刻不容缓。

  攻克难关

  项目紧急在24小时内出土1.8万立方米,完成西侧和南侧便道,在工地内形成环路,为平面运输与市政管网同步作业,提供可能。同时与交警联合,成立交通疏导组,在各个重要路口设卡执勤,实行交通管制,确保项目运输大动脉有序受控,采用“点菜式”集装箱进场方式,为每个集装箱编号,按照安装顺序进场,减少堆场占用及二次转运。在高峰期实现了10小时进场360余个集装箱,当天24小时安装就位544个集装箱,有力保障了项目进度。

  难关7:集约利用升级为双层病房 建造难度指数倍增

  双层病房是深圳应急医院不同于同类医院的地方,集约化利用土地空间,作业面空间更局促,吊装难度增加,交叉作业增加,设置排水、通风的难度也同时攀升。

  攻克难关

  项目发挥EPC管理优势,通过优化设计,采用整体卫浴同层排水的方式,仅排水主立管上下贯通,采用风管外挂的方式,减少了管线综合的难度。项目合理规划吊装设备作业,分区合理排布吊装顺序,最大化提升装配式建造效率。

  难关8:天气冷热交替洗礼和历经寒风暴雨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深受季风的影响,二月份天气变化大,短短20天内经历了多次大暴雨和艳阳天,最低温仅6度,最高温27度,天气冷热交替,令施工人员应接不暇。

  攻克难关

  项目编制雨季施工方案,联合气象局进行定点天气预报,做好设施、设备防雨防雷准备,实时调整施工组织。同时为项目人员配备雨衣、雨鞋、冲锋衣以及军大衣,现场提供姜茶、凉茶等,为一线建设人员做好防护,多项举措将天气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履约平稳有序。

  难关9:万余人的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

  项目高峰期有上千名管理人员、一万多工友(白班+晚班)以及大量工程车辆设备,在有限的场地内夜以继日地抢抓施工进度。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期,项目紧邻深圳集中收治新冠确诊病例的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防疫、安全挑战大。

  攻克难关

  在防疫方面,落实工作机制,建立立体式管控模式,通过严把入场、教育、现场、通行、餐饮、住宿6个关口,通过“四必查”确保防疫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掌握人员轨迹,确保动态防控全覆盖。实施防疫责任网格制度,防疫工作清单制度,每日3次专业消杀制度,多方联合巡检制度,压实防疫管理责任。

  整个建设过程中参建人员未发生一起疫情感染状况。

  在安全生产方面,针对快速建造工程的安全生产特点,以企业、项目两级组织保障安全管理体系化,采取分区网格化、信息化等手段,防控重大风险,整治一般风险,切实做到“全方位查隐患,铁手腕除风险,多举措遏事故”,实现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平稳可控。


[page]

  9项科技,彰显中建实力

  科技1: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严格功能区域规划,确保洁污合理分区明确,医患分流、洁污分流运行安全高效,布局紧凑经济,医护区域和庭院景观有机结合,有“医”有“院”打造安全、人文的诊疗环境。

  科技2:BIM技术提高效率及品质

  BIM数据管理全专业协同,实现医院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控。

  科技3:EPC模式发挥各方优势

  设计先行,高效率协同采购和安装,20天完成1000个床位医院的工作量。

  科技4:3D复杂地形土方量快速测算

  无人机航拍采集,具有GPS信息的4200余张照片,建立三维实景模型,快速测算最优地坪设计高度,减少土方挖填量和外输量。

  科技5:“搭积木”式的钢结构模块化病房

  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2362个标准化钢结构模块化箱体通过“搭积木”方式组拼,实现快速建造和调试需要。

  科技6:智能制造助力与时间赛跑

  3500多件型材主件及15000多件零件板,采用中建科工智能制造生产线,进行全速加工生产。

  科技7:智能化的污水消毒系统

  采用强化物化法+三级消毒工艺,设置在线余氯检测仪,自动调节含氯消毒剂投加量。

  科技8:可视化的作战管控平台

  无人机航拍全方位高清图像,实时传输至项目“作战室”,构建可视化作战管控平台,为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服务。

  科技9:装上“耳朵”和“眼睛”的智慧医院

  设置5G在线远程医疗医护对讲、高清视频监控、远程探视等系统,为医院装上了“耳朵”和“眼睛”。

  回顾20天历程,起跑就是冲刺,开战就是决战。

  回顾战斗历程:

  1月31日 项目正式启动,资源采购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2月1日 建筑平面图完成;场地清表完成,面积达92000平方米(含A地块)

  2月3日 底板开始浇筑,拼装场开始拼装首个箱体

  2月4日 施工图完成

  2月6日 首个箱体进场

  2月7日 底板浇筑完成,浇筑面积达29000平方米

  2月8日 机电开始施工(总施工量:电缆65000米,风管45000平方米,水管30000米)

  2月9日 装饰开始施工(总施工量:39000平方米,地胶板35000平方米,打胶20万米)

  2月12日 外场箱体拼装全部完成,总计2560个

  2月14日 箱体全部吊装完,高峰期每小时吊装40个

  2月18日 机电、装饰、市政管网道路施工基本完成

  2月19日 项目总体完成

  2月20日 ICU和首批护理单元移交给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以上就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的建设历程,项目克服9大难关,挑战“不可能”任务,使用9项科技,彰显中建实力,最终在未发生一例感染的前提下快速建成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应急院区。建筑界建筑施工频道分享更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这样的优秀建筑设计施工案例,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建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建设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