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绪论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19-05-06 11:24:27

[摘要] 第 1 章 绪论本篇文章目录导航:【题目】鞍山市老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篇)【第一章】辽宁地区工业遗产保护研

第 1 章 绪论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鞍山市老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篇)

【第一章】辽宁地区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绪论

【2.1】鞍山市工业发展脉络

【2.2】鞍山工业遗产的现状

【2.3-2.4】鞍山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解析

【3.1-3.2】建立鞍山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

【3.3】采用层次性保护利用梯度

【3.4】融合鞍山城市发展建设

【3.5-3.6】采取多样的保护利用模式

【4.1】建构实体的保护再利用方法

【4.2】建筑内部空间的保护再利用方法

【4.3-4.4】建筑外部空间环保再利用技术

【参考文献:

】工业老建筑的二次开发利用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需求的改变,城市的工业生产功能逐渐被服务功能所替代,工业让位于服务行业,城市需要更多的休闲娱乐等公共空间,而工业遗产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城市发展与更新的必然趋势。国内已有了很多关于国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部分城市也进行了多种再利用模式的探索。虽然现阶段我们的工业遗产所遇到的问题与发达国家曾经的某一时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国情、文化、政治,其优秀经验不能直接应用于指导国内实践,须探寻先进经验的深层内在因素与其发展规律,要从具体城市的困境出发,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得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有效地融入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落后西方发达国家约四五十年,进入 20 世纪末才进入工业生产功能的衰退阶段,绝大多数城市还处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双重背景下,所以城市的转型十分紧迫,国内学者和专家逐渐开始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探索。大体上说,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些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之前虽然积累了有关工业建筑更新利用和工业景观改造重塑研究的不少宝贵经验,但一直没有形成对工业遗产进行现状调查、价值评估、科学认定和有效更新的一套完整方法。具体实践也大都局限在单体建筑的改造与个别工业遗存的景观化,没有形成在城市整体宏观层面与单体微观相结合的保护再利用综合体系,没有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融入城市发展。

鞍山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被称为共和国钢都,同时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建国前鞍山的机器设备多为国外进口,在当时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国后,鞍山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第一根无缝钢管。鞍山是一个因钢铁建立起的城市,市内现存着丰富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大多是从日本殖民期间和建国初期遗留下的,这些工业遗产记载了钢都辉煌璀璨的记忆,极具价值。工业文明的繁荣推动了鞍山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使得鞍山在国家的地位得到提升,钢铁工业文化成就了现在的鞍山,保护与再利用工业遗产可以传承人们心中的那份骄傲,更主要的是为文化史、经济史、社会史提供了真实有利的佐证。前些年由于价值观念、经济以及技术等问题,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对这些承载着工业文明的载体实行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方式,造成了整个社会在精神文明上的缺失与环境的污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们更加认识到,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生态需求、休闲娱乐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怎样借鉴学习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及教训,延续城市的场所精神与城市文脉,合理高效的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融入城市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形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当今鞍山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立足鞍山当地实际,结合当地工业遗产特征,从社会发展需求、建筑再利用的角度探究鞍山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方式。通过对鞍山市工业遗产特征和保护利用困境进行分析总结,探索一套系统的鞍山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意义在于填补鞍山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理论研究,推动此方面的实践工作,促进鞍山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拓展城市旅游休闲娱乐功能,塑造钢都景观特色,提升区域形象,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鞍山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鞍山市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复兴做贡献。

1.3、相关领域内的研究发展现状

1.3.1、国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兴起和发展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学术界开始逐渐出现有关工业遗产的文章。1959 年英国成立了工业考古委员会,专门对工业遗迹进行研究。1963 年其与英国公共工程联合成立工业遗迹普查署,主要从事遗迹的普查工作。20 世纪 60mdash70 年代,国际上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刚起步,大部分研究主要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层面。

1978 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成立,是全球第一个致力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TICCIH 成立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关于其的民间活动在西方各国快速开展,并且相关的法规也相继出台。波兰的 Wieliczka 盐矿成为了世界遗产中心的第一个工业遗产,且工业遗产占世界遗产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从其分布情况看,它们大多分布在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包括欧洲及美洲的部分国家。这一时期,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逐渐完善,并有了许多比较成功的实践,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3 年在 TICCIH 大会上通过了《有关下塔吉尔宪章》,这是至今为止第一个关于工业遗产的国际性宪章。工业遗产的理论研究在进一步深入,出现细分化的研究发展方向,同时更重视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美国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上,最看重的是环境生态的可持续。从城市整体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战略的角度来思考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使其与城市发展共融。

1.3.2、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兴起和发展

我国工业起步较晚,国家还在飞速发展阶段,所以关于工业遗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我国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部分学者发表了一些关于西方工业遗产再利用实践的文章。2006 年 4 月,《中国工业遗产保护mdash无锡建议》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这部文献初步形成了工业遗产的定义、主要保护途径及保护内容。同年,在我国西安举办国际古迹遗址日活动,其主旨是重视工业遗产,工业遗产已逐渐引起各界关注。目前的国内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型理论,该研究已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可作为本课题的理论背景。第二部分是初级应用型理论,从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的基本内涵、途径、方式和技术措施角度,提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类型、模式和实施策略,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操作实践,并对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目标、更新程序等方面进行可行性探索。第三部分是理论的整合和扩展(表 1-1)。

表 1-1 国内工业遗产理论研究分类

在工业遗产实践层面,我国涌现了一些相对成功的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实践,其中包括北京 798 艺术区、北京 751 时尚设计广场、上海 8 号桥、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成都东郊记忆、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这些大多是自下而上的模式,但改造的策略和手法各不同,作为相对成功的实践能给鞍山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以参考。

1.3.3、鞍山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理论研究现状

鞍山市工业遗产的理论研究较少,在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宏观和微观的保护与再利用层面研究仍处于空白现状。王丽的《鞍山工业遗产研究》提出了鞍山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从工业旅游角度探讨了鞍山今后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途径与趋势。于桐的《产业融合背景下鞍山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在文章中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以及旅游经济学等理论,分析了鞍山市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情况、再利用策略及作用,指出了重点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对鞍山市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

1.4、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文研究对象为鞍山近现代工业遗产。○1EA工业遗产范围界定:我国《无锡建议》对工业遗产有了定义,即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本文研究的工业遗产是建筑遗产,包含工业、仓储、市政设施等的生产性房屋以及办公、居住、服务等配套类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设备。A○2EA时间限定:1904 年,清政府对鞍山解除了禁令后,鞍山地区的采矿业兴起,所以 1904 年视为鞍山市近代工业化的开始。因此,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为 1904 年至今这段近现代时期。A○3EA地域范围界定:鞍山市包括 4 个主城区(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1 个县级市(海城市),1 个县(台安县),1 个自治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主城外的县级区域工业化程度较小,鞍山工业遗产也主要分布在主城四区,因此本文研究主要范围在主城区,而且主城区的土地矛盾较大,其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形势更加迫切,遗产更具典型性与代表性。

1.5、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方法

广泛收集关于鞍山工业遗产的资料,梳理现阶段理论研究现状。同时研究工业遗产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为本文提供参考。

(2)实地调研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鞍山工业遗产进行调查,利用走访、拍摄、记录和统计的方式对工业遗产建成年份、地址、结构、使用情况、完整情况进行总结归纳。这些是提出适宜性的保护再利用策略与方法的基础。

(3)历史研究方法

对鞍山市工业历史进行回顾,梳理出鞍山工业演变的历史成因与面临的复杂问题。

(4)例证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比较成功的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项目的本质,结合鞍山市现状,分析出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合理方式。

(5)系统研究方法

采用从城市宏观到单体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形成系统研究框架。

1.6、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6.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以及鞍山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论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对象、范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梳理了鞍山工业发展脉络,引出了鞍山工业文化对鞍山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鞍山工业遗产详细的现状调研,统计整理了鞍山 46处工业遗产关于建成年份、地址、结构、使用情况的详细信息,总结了鞍山工业遗产的所在地域气候特征、数量分布特征、行业特征、工业构筑物特征,并按规模、保护利用尺度、结构、内部空间、外部空间环境等方面将其分类。

阐述了鞍山工业遗产的相关政策及现在其保护与再利用的工作进展,总结分析了当下鞍山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几种模式。剖析了其保护与再利用的核心问题:工业遗产价值认识不到位,保护利用尺度不明确,城市设计宏观思考的缺失,保护利用模式单一等。

第三部分,探索了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依据鞍山城市现在的发展需求和客观条件,提出了鞍山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原则,包括与城市发展共融原则、地域性原则、原真性原则。论述了要科学认识工业遗产的价值,不仅考虑它的广泛性,而且要注重它的典型性。提出了鞍山工业遗产的价值是由历史、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审美、经济、稀缺性价值构成,并建立了工业遗产定性与定量结合的价值评价体系,从而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利用程度的分级,分为文物类、保护利用类,改造利用类,根据不同的种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提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要与鞍山城市发展结合,填补城市功能,弥合城市公共空间,建设鞍山特色风貌空间,塑造钢都特色工业景观。分析出再利用模式定位的考量因素及成熟模式的适配原则,提出创新拓展利用模式。

第四部分,探索了鞍山市工业遗产建构实体与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法。

以鞍山工业遗产特征为基础,从建构实体、内部空间、外部空间环境三个方面来探索。建构实体方面包括建筑结构的保留与更新、建筑立面的修缮与创新、工业构筑物的直接沿用与创意性改造。内部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归纳为功能替换、重构和延伸。外部空间环境的保护利用手法分为外部空间的强化、整合更新以及工业设备、工业废弃材料的景观重塑。

1.6.2、研究框架

返回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工业遗址保护,辽宁工业遗址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