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论文优秀范文:东西方木结构建筑艺术对比探析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7-28 16:18:46

[摘要] 本文将分别介绍传统中西方木建筑结构和艺术特点,分析木材在现代受影响、发展的原因,最后对木材料在我国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建筑论文优秀范文:东西方木结构建筑艺术对比探析.jpg

  摘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木材是建筑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中以木结构建筑作为建筑的主要形式,木结构建筑在欧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地区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新材料的出现,对木材的设计和研究呈现出逐渐放缓的趋势。本文将分别介绍传统中西方木建筑结构和艺术特点,分析木材在现代受影响、发展的原因,最后对木材料在我国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东西方;木结构;建筑

  1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征

  原始时期的居住方式主要是巢居和穴居。巢居的最早形式是在大树上建巢,后来演变成在多株树木上结巢为屋,再到后来的在地面上打木桩修建成屋,巢居渐渐演变成落在地面上的房屋形式,这种形式的房屋多在南方被发现。穴居早期的建筑形式有横穴、斜穴、袋状3种,后期发展为半穴居,穴居建筑的屋顶一般做得比较精致,是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建筑形式的前身,屋顶形式由中间一根木头支撑发展到多根支撑,穴居后期也逐渐发展成为地面式建筑。传统的中国建筑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中,无论是宫殿建筑、寺庙建筑还是住宅建筑,都具有三段式特征,即台基、屋身和屋顶。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结构主要是抬梁式和穿斗式,抬梁式一般出现于中部、北方地区的宫殿建筑,抬梁式建筑一般体积较大;穿斗式多出现于东南、西南部分地区,一般用于寺庙建筑。

  1.1台基

  台基是中国传统建筑三段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堂”等汉字的底部都会带有一个“土”字,寓意着房屋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夏、商、周时期的建筑就已经下设土台,其除了具有防潮湿的功能之外,还象征了奴隶主高贵的身份,高台基建筑从此成为身份的象征并开始流行;到了明清后期,台基经历了一个逐渐矮化的过程,但是台基的装饰开始逐渐有讲究,如采用先进雕刻镂空技术、用料珍贵的高级石台基被称为“须弥座”,这种台基在现代的寺庙建筑中仍有使用。

  1.2屋身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身部分大多都是木结构,并且木结构也是承重结构,承重力由屋身的柱子传到台基,墙体本身并不起承重作用,所以中国传统建筑中存在一种说法为:“墙倒屋不塌”。屋身主要部分是墙体,墙体构造一般为墙脚宽、墙顶窄——称为收分,这种形式的建筑底部一般较为宽大,而上部一般较为窄小,形成的中心聚拢形式使得建筑从视觉上具有一定的美感,建筑整体显得更为稳重坚固。屋身最重要的结构——柱子是承重构件,同时也是屋主身份的标志,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为“间”,檩条之间的距离为“架”。根据唐代的规定,三品以下官员的住宅不允许超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下官员的住宅不允许超过三间三架;柱子的色彩也是区分等级的标志,如皇室一般喜好用红色和黄色作为装饰色。

  1.3屋顶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具有古典木建筑的典型特征。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有数十种,悬山、硬山、庑殿、歇山、攒尖这5种大屋顶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屋顶形式,不同的屋顶形式代表不同的等级。不同屋顶形式进行组合能够产生千变万化的屋顶形制,再加上色彩鲜艳的琉璃瓦,使得建筑屋顶十分壮观。建筑屋顶一般都会处理成曲线,在屋角做飞檐起翘,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雨水的排灌,也能在视觉上使屋顶的形制更加灵动,如江南地区屋角起翘高,具有玲珑、轻快的风韵。(1)抬梁式。也称梁柱式建筑,建筑的前檐和后檐衔接主梁,主梁上增加瓜柱结构或驼峰,将小梁和整体的结构形成三角形的屋架;然后在邻近的屋架之间搭建檩,檩间架椽,这样就可以做出屋面下凹形的两坡屋顶骨架。这样的空间形式被称作“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单位。(2)穿斗式。又称串逗式,穿斗式将进深的柱子随着屋脊斜坡的高度变化而变化,并且直接承接檩,然后用枋穿过柱子,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衔接,变成屋架结构。

  2西方木结构建筑结构特征

  在西方建筑的材料运用当中,出现最多的是砖石拱券结构的神庙、教堂、供电站等大型公共性建筑。木质建筑在西方特定地区的运用也是较为流行的,是与砖石拱券结构式建筑并行发展的另一种建筑形式。

  2.1古希腊、古罗马的木结构

  在比较原始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物中,常见的形式是木头构架搭配陶片辅助,用批量成型的预制件进行组装,整体规格较为严谨和形式化,模数关系也逐渐在建筑预制件中开始出现。后期因为对石头材质的稳定性的材料特性的选择,所以逐渐替换成了石头材质,但是经过现代的考察还是发现了之前木材质的痕迹。在西方传统的木构架的形式中,最早记载的是由两根木料对头衔接形成“人”字形,中间用杆件进行串联。西方建筑除了拱顶和穹顶,也使用木桁架作为屋顶形式。最早的木桁架记载是万神殿的柱廊,跨度约20m。罗马的木桁架是由人字形的木桩子用水平的构件通过压杆的方式相衔接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住宅建筑形式分为两类,一种是独家独院的“井”字形住宅,一种是公寓型住宅。第二种住宅一般采用的是木材质构架建筑,容易遭受火灾侵蚀,在历史上有记载,曾经古罗马被大火侵蚀掉了大量建筑,从那之后规定建筑的高度一般保持在20m之内,邻户之间的共同墙壁需要用砖石代替木料,所有的建筑采用平屋顶形式,便于上屋顶观察、防范、救助。由这样的规定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的。

  2.2中世纪时期的木结构

  中世纪时期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在延续德国传统建筑中的日耳曼风格,木建筑有着明晰的建筑构件,有梁、柱、墙龙骨以及一些加强衔接的构件,木构件外露并且装饰上颜色,构件之间填充石灰、石膏等材料。由于木建筑色彩与填充物色彩对比强烈,反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美感,整体的中世界建筑风格倾向于活泼。木构件在中世纪后期经过繁杂化设计,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美图案,并且通过实际需要可以进行配件式组装。而且日耳曼风格的建筑不强调对称和韵律,所以楼梯、阳台、卧室灯带尖顶的建筑细节都充满了生机。

  2.316~18世纪的木结构建筑

  16~18世纪的西欧国家又重新以砖石建筑为主。东部意大利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将传统巴洛克建筑作为主要建筑形式进行大量修建,西部的西班牙则受到中东风格影响大力发展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而在中部的法国则大力发展传统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带有明显的中轴对称风格,建筑外观虽然使用砖石结构但是内部仍然以木结构为主。民间建筑却仍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并且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新形势:亚耳沙斯地区的建筑外观是半木骨架建筑,结构骨架由横向木桩和斜向构件进行搭配,骨架之间的部分填充砖块、泥或者石膏。由于这些房屋主要适用于作仓储和圈养动物,所以一般将出口都做得较小一些,一般用6根木柱架空地面,基础的木支撑盖有片麻岩,圆形的片麻岩介于上层结构和支撑柱子之间,这些片麻岩也可以用来防鼠类等啮齿动物。装有楔形板的屋顶上,木头久经日晒,呈现柔和的黑褐色。可以通过屋檐下的走廊或者室外楼梯到达这些房子的室内。

  3当代影响木结构建筑使用的因素分析

  3.1资源因素

  因为木结构建筑对于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原材料采集方便,所以其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不同区域盛产的木材不同,产生的建筑形式和美感也大不相同,但是建筑的外观一般符合气候条件。木结构建筑十分依赖天然的木材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发展木结构建筑的物质条件,中西方木结构建筑中较为优秀的作品都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产生,例如:阿尔卑斯山脉附近地区的木质建筑带有当地朴素的美感;法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人民也有居住木结构房屋的习惯,并且木结构建筑形式十分成熟,带有浓浓的地域特色;俄罗斯有传统的木屋;加拿大和美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其有着现代化的木结构住宅体系。我国古代的森林资源也是较为丰富的。根据文献记载,黄河中下游及岭南一带盛产的木材是全国最好的,生产的木材一般运到首都构建房屋,当地木构件建筑也都发展起步较早,以其他材料作为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就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现今,由于人为的破坏使得森林资源严重匮乏,我国因此缺乏现代化的木结构建筑。

  3.2文化因素

  建筑作为一种共识性的大型场所,一般会体现出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这也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建筑的形式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比如宗教、习俗、制度等。随着近些年来交通的进步,木材可以大量进口补充国内资源的紧缺,从清代开始,我国木材资源并不十分丰富,需要通过大量进口木材来进行国内木结构建筑工程的建设。与此同时,在日本建造木结构住宅和其他类型建筑也是大量依靠进口,本国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建筑作为一种遮蔽场所,头顶盖的木结构在传统的居住习俗中对顶盖的建设十分重视。在西方一般小型建筑使用木材搭成顶盖,大型建筑用砖石做成拱券;在我国的原始时期,无论是巢居还是穴居,顶盖都是建筑构件中被重点打造的部分,因为顶盖可以起到隔热防雨的作用。在生活条件并不是那么发达的情况下,用木材搭建顶盖就是绝佳的办法。尤其是当原始巢居建筑发展到地面上时,原始人类对木质顶盖的研究和顶盖形制的发展改变,又经过几千年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宗法制度,从而发展出了我国独特的屋顶形制。

  3.3技术因素

  当前的木结构建筑每一次的大发展都是因为现代科技的进步对行业产生的推动作用,而根据木结构建筑目前被技术影响的因素,本文认为行业原材料现状、原材料的等级、木构件的衔接方式、现代化的材料加工技术、二次加工后的防伤害技术都会对林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行业的发展现状取决于林业资源的资源储备是否成熟饱和。木材等级的划分决定木材的运用方式以及运用场所,由于开采的木材的树种不同,或者同一种木材中有些有先天的缺陷,因此通常要根据使用的要求划分不同的等级。划分好等级的木材,在作为结构构件的时候,根据实际的需要,预先或现场加工成特定的构件,然后组装成木结构房屋。构件连接方式的创新发展有利于建筑新型式的研发,加工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建筑不断进步。清代的构件加工方法是采用排杖杆、验料、打截、去荒,然后划线、掐退,这些方法一直沿用至今。防伤害材质的不断升级,比如防火、防潮、防断裂技术的进步,也都提升了木建筑的使用年限。

  4结语

  4.1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木结构房屋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寿命长。木材料特性稳定、寿命长,尤其是在运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后,其使用寿命又得到延长。(2)施工简易。结构构件和连接件都是标准化的,施工速度快,节省人工成本。(3)个性化室内。木材的材质特性导致其改造程度多变,可以做个性化的建筑结构。(4)环境适应性强。设计布置灵活、防潮、抗震,经久耐用,搭建方便,施工周期短,易于改造和维修。(5)用途广泛。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可以做教堂、宫殿,也可以做小型住宅。现代化的半成品木结构通过拼装即可建成漂亮的木质房屋。现代的木结构房屋用途广泛,不仅可以做住宅,甚至能做展馆、医院等公共性建筑。

  4.2影响我国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原材料,总体来看,原材料市场林业的形势仍很严峻,目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在森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既要满足国家对森林绿化率的指标,同时又要满足国内的建筑需求;二是在原材料市场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如何依靠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完成转化。其次是木结构建筑的专业技术问题。对木结构设计、组装方式的选择、连接形式和连接件,包括木材的材料、等级的选择、保温隔热、隔声等性能的计算,以及木材的防保护性参数的研究。最后是我国城乡居民的居住模式,现代化的城市居住区中,住宅以多层居住区单元为主,城市中心发展木质建筑遇阻。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开始向郊区化发展,在郊区打造特色建筑住宅式可以参考木结构建筑的材料特性。

  参考文献

  [1]刘冠.中西传统建筑装饰的空间意象对比[J].装饰,2004(02):71.

  [2]朱世芳.中西古典寺庙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8.

  [3]杨·盖尔,孙璐.人性化的城市:哥本哈根的经验与启示:杨·盖尔访谈[J].北京规划建设,2018(03):186-196.

  [4]毛雅坤.中西合璧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对比研究[J].今传媒,2017,25(02):109-110.

  [5]周立轩.中西建筑设计风格对比初探[J].城市地理,2015(22):239.

  [6]皋苏文.中西传统建筑差异的简要对比(英文)[J].青年文学家,2012(21):238.

  作者:亓烽旭 姚莉莎 2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以上内容就是“东西方木结构建筑艺术对比探析”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建筑界建筑论文频道分享更多小区建筑施工相关的论文内容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论文范文,木结构建筑,建筑艺术,东西方建筑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