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打造世界级湾区大都市,地铁沿线将建设大型公共住房片区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6-23 11:47:27

[摘要] 青岛日前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方案意见稿,瞄准优化公共住房布局,按TOD 模式在轨道交通沿线集中建设大型公共住房片区。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有效增加公共住房供应。

青岛将打造世界级湾区大都市,地铁沿线将建设大型公共住房片区.jpeg

  6月21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按照发展目标,2025年青岛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8%左右,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青岛,加快推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大幅放宽落户限制,城阳、即墨等三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共建更加开放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湾区大都市。

  目标:

  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

  按照规划,到2025年,青岛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其中,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高。实施更加积极、更为包容的人口集聚策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高质量教育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加快形成,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得到有效维护。

  到2035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开放型城镇空间形态更加完善,产业发展与人口布局更加协调,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率先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健康青岛,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基本建成美丽青岛,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塑成,城市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成功开创强城强乡互促发展新局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左右。

  户籍:

  全面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来了就是青岛人

  《意见稿》将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坚持“来了就是青岛人”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合法权益,促进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完全市民化。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放宽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建立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管理制度,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增强流动人口长期留居意愿。

  进一步优化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落户政策,在全面放开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大幅放宽落户限制,新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以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作为主要落户依据。

  全面清除城市落户隐形门槛,重点简化稳定住所和关系证明文件要求。允许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户口落户,优先推动进城就业生活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人群便捷落户。增设社区集体户,承接无合法固定住所、无单位集体户、无亲属投靠等人员落户,发挥“兜底”功能。完善户籍管理便民服务,加快电子证照和电子档案建设,推进户口、居民身份证办理“无纸化”“免填单”和跨行政区域户籍办理“秒迁”,提高户籍迁移便利度。

  住房:

  地铁沿线将集中建设大型公共住房片区

  可负担住房保障方面,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统筹城镇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新市民和引进人才住房保障需求,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全覆盖。优化公共住房布局,按TOD 模式在轨道交通沿线集中建设大型公共住房片区。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有效增加公共住房供应。完善公共住房准入、使用、退出和运营管理,完善动态调节机制和租金定价机制。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扩大对非户籍人口租赁住房的货币化补贴,提高其参缴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将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作为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主要条件,优先保障举家迁徙非户籍人口住房需求。

  人才:

  “十四五”实现40万大学生在青就业创业

  《意见稿》围绕建设“工匠之城”,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包”等培训模式。统筹发挥企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及公共实训基地作用,强化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技能素质教育供给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匹配程度,提高非户籍人口在城市就业的稳定性和质量。持续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就业规模,实现就业率与城镇化率同向提升,促进就业增速快于城镇化增速。以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就业大数据监控平台等为载体,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深入实施就业帮扶行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十四五”期间实现40万大学生在青就业创业。

  布局:

  共建更加开放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意见稿》提出发挥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协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共建胶东经济圈,进一步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协力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水平,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全面提升青岛开放创新功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城市和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打造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放大青岛黄河流域港口门户优势,推进与沿黄省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力打造东联日韩、西接亚欧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化拓展与济南合作领域和层次,合力推动城市群内改革试点集中落实、率先突破和系统集成,协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建设,加快两市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拓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面,合作建设养老服务机构,打造半岛教育、公共卫生应急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共建现代化城市群新典范。

  提升青岛都市圈辐射能级,促进青岛、潍坊、日照和烟台海阳、莱阳等率先同城化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协同建设立体交通体系,畅通青岛中心城区与海阳、日照、高密等周边地区市域(郊)铁路联系。促进青烟海洋经济、青潍临空临港经济、青日循环经济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规划建设青岛—潍坊临空临港协作区、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推进功能平台开放,联动共建土地资源、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节能减排等同城化交易平台。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推动医疗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

  规划:

  一个城市主中心、三个城市副中心、四个战略节点

  《意见稿》提出围绕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实施聚湾强心、轴带展开、多级协同空间发展战略,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培育一个城市主中心、三个城市副中心和四个战略节点,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型城镇空间形态,打造更具竞争力、更具发展活力、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际湾区。

  一、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

  统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和城阳区发展,强化总部商务、金融贸易、创新创意、时尚消费、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提升人口集聚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优化城市中心体系,打造新时代引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主城区。传承老城区百年历史文脉,注入文化艺术等时尚元素,推进产业迭代和功能提升,打造精品城市空间。有序推进城阳建成区、青岛高新区和流亭机场片区规划建设,完善交通、市政、文化、科教、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接老城区部分功能疏解,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吸纳年轻人创新创业,打造主城区新的崛起板块。

  二、发展环湾都市三大副中心城区

  坚持聚湾强心、主辅联动,打造与主城区协调发展的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三大副中心城区。精致发展西海岸新区主城片区,统筹自贸试验片区、灵山湾片区、风河片区和古镇口融合区等建设,严控开发强度,提高产城融合发展和城市服务配套水平,强化航运贸易、先进制造、国际消费、科教文化等功能,集聚全球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资源,打造青岛新一个百年发展的国际化城区。

  推进即墨、胶州两个主城片区加快融入环湾都市区,依托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临空经济加快集聚人口,促进产城融合,打造联系青潍、青烟协同发展的环湾都市区核心组团。

  三、建设环湾都市四大战略节点

  坚持网络化、专业化发展,重点建设蓝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推动蓝谷科教产融合发展,集聚全球一流海洋科教资源和人才,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创新文化浓郁、城市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推动董家口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集聚提升临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新港城。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姜山、南村两个重点镇,依托国际招商产业园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家电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现代化小城市。

  交通:

  研究开行城际及市域(郊)列车

  《意见稿》提出加快构建便捷顺畅、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设施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畅通物流人流,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优化轨道交通网络

  推动干线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完善货运铁路网,提升京津冀、东三省、沿黄地区、华中地区和长三角五个方向快速通达能力,实现 3 小时抵达京津冀、长三角。完善铁路干线网布局,重点规划建设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铁路、青岛经平度至莱州铁路。构建胶东高铁环形通道,建设潍烟铁路、莱荣铁路青岛段。建成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西延段)、4号线、6号线一期,加快8号线(南段)建设,推进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主城区基本成网,城区联系更加顺畅。研究开行城际及市域(郊)列车,利用潍莱高铁、青荣城际、青盐铁路等既有线路,开行主城区、西岸城区通往平度、莱西及胶东国际机场的市域(郊)列车,加强市域北部与环湾都市中心城区的便捷联系。

  优化公路网络布局

  畅通半岛城市群城际通道,续建董家口—梁山高速、济青高速中线潍坊—青岛段,新建明村—董家口高速。开展既有高速公路扩容、技术等级提升,推进青兰高速双埠—河套段、青兰高速河套—黄岛段和沈海高速南村—日照界段拓宽改造工程。到2025年,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900公里。提升国省道路网通达能力,拓宽改建国道204、国道308、国道309局部路段,推进青岛蓝谷—胶东国际机场—沈海高速快速通道建设。加强国省干线公路现代化养护管理,提高路网通行服务水平。

  优化市政路网体系

  着力构建“快速成网、节点立体、主干完善、次支贯通”的市政路网体系。建设胶州湾第二隧道,推进杭鞍快速路二期—辽阳路快速路、银川路快速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等快速路建设,新建环湾路—长沙路、海尔路—银川路等立交工程,实现快速路系统“成环成网、互联互通”。推进太原路东延段、株洲路、唐河路-安顺路、太平路隧道、宁城路、嘉陵江路、珠江路、天山一路、柳州路等主干路建设,打造高效畅通主干路网,密切各区及功能组团间联系。加密次支路网,畅通微循环。

  生态:

  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

  《意见稿》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城镇化建设整体布局,稳固蓝绿相依、山海城相融的生态格局,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集约紧凑低碳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构筑生态安全保护屏障上,以胶州湾为核心,以鳌山湾、灵山湾为两翼,以大沽河为生态中轴,以大泽山、崂山、大珠山等重要生态保护片区和胶莱平原为陆地生态屏障,识别区域重要河流和动物迁徙廊道,构建“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实施国土空间分类管控,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健全“分类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提升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规范化水平。

  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方面,严格落实胶州湾保护条例,加强海湾重点区域保护与治理,优化调整海岸带及近岸海域开发利用空间布局。推进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内填海项目清理,提高湾区产业准入门槛。实施滨海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和岸线整治,加强丁字湾等生态脆弱敏感、自净能力弱的海域生态环境整治。实施重点海湾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推进海岸线分类保护、利用和整治修复,探索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大幅增加唐岛湾、灵山湾、崂山湾、鳌山湾等区域的公众亲海体验,加强滨海旅游活动排放污染物监管,构筑水清滩净、渔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湾群,争创全国美丽海湾。

  以上就是建筑界新闻频道为您带来的“青岛将打造世界级湾区大都市,地铁沿线将建设大型公共住房片区”的内容,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

青岛新型城镇化规划,世界级湾区,地铁沿线建设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