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市将以老市府大楼所在160街坊项目为平台,创新形式,激发活力,以踏踏实实的党建实践探索,推动该项目成为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的新标杆。
江西中路、福州路、河南中路、汉口路,这四条马路围合之处的核心建筑正是老市府大楼。72年前的5月27日,上海解放,新旧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进行,这里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个办公地。
清早,一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在此举行,青年党员们在国旗下宣誓并启动党建品牌——“外滩匠心”,将以老市府大楼所在160街坊项目为平台,将党支部建在项目上,紧扣“建设一个好项目”“培育一支好队伍”“营造一片好环境”“探索一批好经验”为目标,创新形式,激发活力,以踏踏实实的党建实践探索,推动该项目成为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的新标杆。
目前,160街坊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实施地下工程和老楼上部结构加固工程。项目总体计划于2022年基本完成风貌恢复,局部对外开放;2023年实现项目竣工,全部对外开放。根据方案,项目建成后整体业态为70%高端总部办公,20%文化和公共空间,10%配套商业。
老市府大楼,原工部局大楼。1949年5月26日中午,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大楼,全面接管大楼警卫工作。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告成立,陈毅任主任。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成立。这幢大楼见证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上海升起的历史时刻——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次日,这里便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更见证着这座人民城市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发展与革新。
当下,大楼所处地块被列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2014年黄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具体实施,推动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使之“重现风貌、重塑功能”。
项目启动以来,建设团队及参与各方攻坚克难、共同努力,在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房屋征收、产权归集、土地办理、方案设计、方案报审及相关规证、施工证照办理,于2020年9月份实现全面开工。
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无数技术性难题。项目团队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难题。比如如何兼顾项目地下空间整体施工与街坊中另一栋历史保留建筑“红瓦小楼”的修缮保护。工程专家经多轮论证后决定:先将“红瓦小楼”移位,待原址地下空间施工完成后,再移回原位。平移过程采用液压同步控制系统进行顶推,最终3000吨重的“红瓦小楼”,依靠144个预制钢筒混凝土滑脚,分毫不差,在6天内顺利完成移位。
为实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精雕细琢”,项目团队从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调取相关历史图纸资料;还对全楼400多个房间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对每个室内空间都进行了影像留存,建立三维电子模型,作为项目全过程BIM技术运用的基础。
特别是以空间和重点保护部位为主线,使用BIM技术手段和三维引擎相结合,在保护性建筑改造的全生命周期中,不断采集三维空间信息,历史保护信息,建设运营信息,以数字化为赋能,构筑起项目推进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不断优化设计以及施工方案达到精细化项目管理目标。
修缮改造过程中,为系统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由临时党支部牵头,启动了市级课题《国家级风貌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历史街区融合更新关键技术与示范》的研究申报。通过该项课题研究,形成关键技术3项,申请相关技术专利10项,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培养相关领域青年技术人才30名。
以上就是建筑界新闻频道为您带来的“打造外滩‘第二立面’新标杆,上海城市更新从老市府大楼着手”的内容,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