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益组织 “土木再生”团队联合日本建筑师坂茂的设计团队,带来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纸管建筑。它的强度足够用作房屋的梁、柱等构件,支持起房屋的“骨架”。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成都市华林小学的校舍遭到地震的严重破坏,成为危房,孩子们被迫离开了课堂。
拆除危房、重新设计,建造一座全新的校舍,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那在这短则几个月,多则数年的等待期,孩子们该去哪里上课呢?
华林小学的孩子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像地震、海啸、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房屋损害是已是既成事实,重建也势在必行。尴尬的是在两者之间,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原有的房屋已经损毁,新建的房屋又没法像变魔术一样,“嘭”地一下子变出来。
在新房建成之前的空档期,人们的日常生活要如何继续?
传统救灾安置点的隐患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在救灾安置点的临时性居所里先安顿下来,等待重建完成。帐篷、活动板房等轻巧、容易安装的居所,成了最普遍的临时安置方案。
但无论是帐篷还是活动板房,对华林小学来说都不是上乘之选。
帐篷空间太小,既不抗风也不能保温隔热,且地面不平整,很难作为教室使用。活动板房虽然比帐篷稳固,但屋顶和墙体轻薄,冬冷夏热,而且模块化的门窗也很难满足孩子上课的采光通风要求。
对于贫困地区受灾的人来说,帐篷和活动板房还有另一个缺点——灾后价格容易疯长。帐篷和活动板房属于可以工业化、大批量复制的产品,缺少本土化和社会参与的空间。因此一旦有灾情出现,需求量剧增,价格很容易水涨船高。
而且,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加强,过渡性活动板房的使用寿命结束后,如何处置又成为一道难题。活动板房的材料大多不可降解,其中一些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老化、分解出有害物质,增加环境的负担。
最重要的是,这种临时帐篷条件简易,且非常集中,这就容易带来公共卫生方面的隐患。
首先,虫媒疾病流行的风险会增高。自然灾害后,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比如降水、温度、植被等条件会变化,这可能会促使蚊虫大量滋生。有数据表明,地震后厕所、废墟以及垃圾堆旁,蚊蝇滋生的数量会上升千百倍[1],而蚊虫身上携带的病原体,比如疟疾或者登革热,也会随之加速繁殖。再加上灾后居住条件简陋,又非常拥挤,这都给蚊虫传播疾病打开了方便之门。
另外,如果灾民安置地过于集中,且营地卫生环境条件不佳,粪便、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比如细菌性痢疾、霍乱、诺如病毒等。
因此如果灾后安置不当,引起疫情的出现,无疑会给华林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二次伤害。
那么,就没有又安全,又符合教学条件的临时安置点了吗?
纸管,过渡者的便捷和轻盈
公益组织 “土木再生”团队联合日本建筑师坂茂的设计团队,带来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纸管建筑。
纸管是一种在造纸业、包装业、纺织化纤业广泛应用的材料。最常见的例子,厕所卫生纸中间的芯,各种茶叶罐、薯片桶,都是纸管做的。当然,盖房子用的纸管要大得多,厚得多。它的强度足够用作房屋的梁、柱等构件,支持起房屋的“骨架”。
那么,相比传统材料,纸管建筑有什么优势?
首先,纸管建筑对环境要友好得多。它生产加工的工艺比钢材、水泥等材料更简单,不用经过烧焙、淬炼等高能耗的工艺,也就省去了加工过程中大量的能耗和碳排放。过渡建筑使用寿命结束之后,纸管的拆除和回收再利用也比较容易,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负担。
而且,纸管价格低廉、空心轻巧、尺寸灵活,便于运输和加工组装。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只需要人力和简单的手持电锯、电钻、螺栓等工具,就可以完成纸管的切割、搬运和组装等工序。这大大降低了对施工能力的要求,更适合贫困地区的灾后重建。
另外,因为纸管不是一种常规的建筑材料,灾后重建阶段不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的问题。
在使用上,纸管建筑比救灾帐篷的空间更大,更灵活,一来可以适应更多不同的场景,二来也更稳固舒适,降低因为人群过于密集导致的传染病风险。它搭配上轻质材料制作的隔墙,可以营造一个更加保温隔热的室内环境,也可以减少蚊虫侵扰。
一个月零八天和七年
坂茂团队为华林小学设计的过渡校舍,将纸管建筑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校舍有三排,9间教室,建筑面积达540平方米,很宽敞舒适。但因为纸管便宜、便于运输和组装的特点,完成这座校舍,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大学生和建筑师志愿者,仅用了一个月零八天。
9月,过渡校舍建成。孩子们得以在暑假结束后,准时回到课堂。
校舍的骨架也由纸管搭接而成。考虑到成都潮湿多雨,所有纸管都做了内外浸泡清漆的处理。校舍的墙面围护结构,使用的都是在成都本地可以采购到的,性价比最高的围护材料。
校舍的屋顶使用半透明的波纹板、泡沫板和木夹板三层叠加,这样的做法既满足了建筑保温隔热的需要,又获得了明亮柔和的顶部散射光线,让这个临时过渡校舍的教室里宽敞明亮。顶部一个个圆形的透光区,还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点趣味性和灵动的感觉。
建造过程中,志愿者们很用心地将各种材料物尽其用。屋顶加工余下的木板边角料,被志愿者们做成了各式各样有趣的小家具。
西南交通大学的志愿者们每年还会定期回访,检查建筑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性。直到2015年,华林小学的新校舍才落成投入使用,纸管过渡校舍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花了一个月零八天建立的校舍,却使用了七年。
建筑背后的温情
其实,建筑师坂茂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纸管建筑的研究和实践。他认为,建筑设计不应该仅是精英阶层的消遣,更应该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庇护。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纸管建筑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的贫困地区,提供了一种新的渡过灾难可能性,它更便宜、舒适,可以降低灾后传染病的风险,还提供了本土参与的空间。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他用纸管为日本兵库县神户市的居民建造了安置房。
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邦遭遇地震,他用纸管和当地易得的天然材料为失去家园的人们建造了居所。
2013年台风“海盐”侵袭了菲律宾,纸管又和当地的椰子木、胶合板等材料一起,被用来为灾民建造了临时避难所。
纸管总是可以和当地最易得、最便宜的本土材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受灾的居民快速提供庇护。而快速安置,意味着灾民能尽快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这大大降低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另外,因为纸管建筑的“低技术性”,当地人也可以自己动手参与建造,他们在建造过程中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智慧,让当地人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无助、被动地等待帮助,这对灾民的心理重建也很有帮助。
灾民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坂茂关注的重点之一。坂茂希望,建筑不止步于给灾民提供一个勉强度日的庇护所。哪怕是临时的住所,也该赋予人温暖和尊严。
2011年,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因为人口稠密,灾害发生后,大量居民被集中安置在体育馆等大空间的避难场所。这些场馆虽然坚固耐久,空间高敞,但坂茂却注意到一个问题——居住空间的私密性难以保证。
若干个家庭共享一个大型体育场馆,如果没有阻隔视线的措施,每个人的行动都被一览无余。这样的场景让因为灾害失去家园的人,也失去了居住的尊严,只能咬咬牙,在各种疲态、气味、凌乱的物件中忍耐和等待。
于是,坂茂用纸管,为一个个家庭搭建分割出属于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
2014年,建筑师坂茂获得了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虽然有人曾批评,作为过渡建筑,坂茂设计的纸建筑是“杀鸡用牛刀”,但是它产生的社会效益,也许早就远远超出了房子本身的价值。普利兹克奖的评审们对他这样评价:“坂茂的建筑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流离失所的人们就是庇护场所、社区中心还有精神领地。他的全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善良的初衷,也体现了创意的思维模式和革新的设计理念。坂茂扩展了建筑师这一职业,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及受灾群体之间的对话。”
对于“过渡”和“永久”,坂茂先生说:“过渡还是永久其实是相对的概念。一座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建筑,如果它的设计是不合理的,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就倒塌了或被拆除了,那它其实就是短暂的。而一座过渡性建筑,在它的寿命周期内完成了它的作用,并且如果它又是凝聚了很多人的爱心和奉献在里面的话,它就不是短暂的,甚至是永恒的,因为它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全球健康与发展守卫计划
我们关心科学家的每一次灵光一现,关心在未知领域的每一步开拓和探索。但这次,我们想把目光投向全球贫困人群。
他们生活窘迫,面对伤害也更加脆弱:气候变化、传染病、饥饿、贫困、新生儿死亡、性别歧视……科学和创新,能为他们带来什么?
全球健康与发展守卫计划通过招募并培养创作者、传播者,促进各类优质内容产生,鼓励传播和发声,从而将关注全球健康与全球发展的理念传播给大众,让贫困人群获得更多关注,并期待让这种关注实实在在改善他们的境遇。
参考文献
[1] 郭新彪, 刘君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引[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3-16
[2]坂茂建筑设计
[3] 陈洪轻、龙恩深、黄璐红、王涛. 成都地区板房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J]. 制冷与空调. 2011年2月第25卷第1期:60-64
[4] 邓敬. 成都华林小学震后纸管校舍[J].南方建筑.2008年第6期:89-91.
[5] 殷弘、邓敬.由“过渡”而始——从坂茂的纸管校舍到过渡性建筑的探讨[J].时代建筑.2009年第1期:72-77.
作者:万丽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纸管建筑在自然灾害面前赋予了人温暖和尊严”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