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老旧小区的路面要精细修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5-18 11:16:35

[摘要] 车辆长期碾压,小区路面出现明显塌陷、坑洼不平;地砖松动,居民走路不敢用力,怕踩下去溅一脚泥;道路坡度大,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走路要小心翼翼……由此,老旧小区的路面要精细修。

将“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老旧小区的路面要精细修.jpg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残疾以及推婴儿车或坐轮椅的居民来说,出行障碍总在小区中不经意间出现。可能是高起的地砖、崎岖不平的路面,也可能是楼道门口的台阶,还有可能是进入家门前必须要爬的楼梯。相较于新建小区,这些出行难题,在老旧小区中更为明显。

  为方便居民出行,需要对老旧小区进行无障碍出行改造,这不仅包括拆除路面障碍物、平整路面、完善道路照明系统、规范停车管理等道路交通无障碍改造,还包括坡道、电梯等公共区域建筑节点的无障碍改造。

  把路面修平整

  车辆长期碾压,小区路面出现明显塌陷、坑洼不平;地砖松动,居民走路不敢用力,怕踩下去溅一脚泥;道路坡度大,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走路要小心翼翼……

  面对老旧小区中的这些安全隐患,需要及时对路面进行整修。青海省西宁市前营街25号院是居民自治的老旧小区,由于建设时间早、路面硬化质量不好、地下管网设施陈旧,许多路面都出现了下陷的情况。在破损最为严重的路面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深深的大坑,破损程度稍轻的路面也有大面积的石子裸露在外。尤其是单元楼道门口的井盖附近,路面破损尤为严重,露出了泥土层。一遇到雨雪天气,小区里坑洼泥泞,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如今,通过改造,小区的路面平整了,居民再也不用为雨雪天的出行烦心了。

  “晴天一身土,雨天水老鼠”曾是浙江省杭州市都市水乡水滟苑小区居民走在小区路上的真实写照。由于方砖松动、路面破损,经常会有人磕碰绊倒,安全隐患非常大。下雨天路面满是积水,走路时溅起一身泥。为解决居民的“路难行”问题,小区采取政府补贴和小区公共收益共同承担的方案,对小区道路破损严重的楼前人行道路进行整治维修。为推动工程优质高效完成,小区所在的祥符街道办事处专门成立了由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组成的道路施工监督小组。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督小组、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全程跟进,多次到现场监督,整个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道路修好之后,我们走路更舒心了,小区的居住环境变好了。”小区业主章海国说。

  老旧小区的路面改造不仅仅是小修小补,也是全面修、精细修。湖北省武汉市七里一村小区自1990年建成后,道路没有整体维修过,路面破损情况严重。狭窄的路面、高于地面的窨井盖、混凝土块、石头坎等,让居民特别闹心。小区路面改造后,路面新铺沥青后宽整平坦,设置了清晰的明黄色交通标志,还多了鹅卵石铺就的“健身路径”。不仅道路平整、焕然一新,功能也进行了重新规划,绿化、停车用地科学再划分,路面拓宽了,车位还多了200多个。更让老年居民暖心的是,原先楼道门口的坎子没了,零高差的路面铺进了单元楼。

  让路灯亮起来

  重庆市九龙坡区红狮大道21号、25号两个老旧小区属于安置还建房,一直没有安装路灯,一到晚上,居民只能摸黑走路。不仅有老人因此摔倒过,而且给了小偷可乘之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明亮、舒心的出行环境,当地政府筹措资金3万多元,为小区免费安装路灯36盏。“这下小区晚上亮堂了,走路也不怕黑了,我们住着更放心了。”小区居民王奶奶说。

  没有路灯便筹资安装,路灯“失明”了,也要尽快维修。在江西省上饶市炮子山小区,路灯坏了之后,居民只能借助手机、来往车辆或临街居民家中的亮光夜行。“路灯不亮,确实不方便。”居民邹爷爷今年80多岁,和老伴有晚上出门散步的习惯,因为路灯不亮,子女都不让他们出门,生怕出意外。经过排查、抢修,小区不亮的路灯已经全部修复,居民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老旧小区夜晚漆黑,除路灯缺失、“失明”外,有时还由于路灯年代久远,比较昏暗。“以前的路灯因为密封不严,容易进灰尘、蚊虫等,影响照明效果。现在的路灯密封性好、灯杆外面经过镀锌、烤漆,不容易生锈。”江苏省徐州市奎园小区负责更换路灯的林师傅说。据了解,奎园小区始建于1995年,由于建设时间早,小区内的几条主干道两边的60余盏路灯不同程度损坏。现在,“新路灯都安装到位了,晚上亮堂堂的,不仅走路方便,看上去也更美观。”居民马奶奶说。

  老旧的钠灯、金卤灯、汞灯更换为明亮、节能的LED路灯……通过采用新型绿色环保灯具,提升改造老旧小区照明设施,在保障居民夜间安全出行的同时,还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昏暗的灯光,让人一秒都不想在小区里多驻足。”家住杭州市萧山区五道路某小区的沈女士说。为满足居民“让路灯再亮一些”的诉求,市政部门实地摸底调查,充分了解社区、居民意见建议,制订了老旧小区路灯改造方案。在确认可以保留路灯原有基础和管线的情况下,对旧灯杆、灯具进行更换。此次改造采用4.2米灯杆,灯头为新型LED灯具。和传统灯具相比,LED灯具亮度有所提高,还具有节能环保、成本低、寿命长、防眩光等特性。

  路灯管理应用物联网技术,可让路灯更“智能”。“新安装的路灯比以前亮多了,晚上再也不用摸黑回家了。”家住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白鹿路的林女士,拍下家门口亮堂堂的路灯照片发到朋友圈,引起了很多街坊邻居的共鸣。随着厦门市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路灯提升改造工程的推进,许多老旧小区的新路灯亮了起来,而且物联网技术也应用到了路灯管理中。工作人员利用后台系统,可以远程控制单个路灯的亮度和开关,实现“按需照明”。例如,某盏路灯影响到居民夜间休息,就可以单独调暗或者关掉。有了物联网技术,系统还可实现故障自动报警、GPS定位、路灯运行参数的监测和统计,日常养护比传统的人工巡检更高效。

  将坡道建规范

  按照相关建筑规范要求,小区每栋楼都要设置无障碍通道。新建小区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是大多数老旧小区不仅楼道里没有无障碍通道,而且公共区域内鲜有坡道,给居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

  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某小区,绝大多数居民楼单元门口都没有设置无障碍坡道,楼梯两侧也没有扶手,乘坐轮椅的居民进楼很困难。个别楼栋居民从楼外进入单元门需要先登上9级台阶,总高度近2米。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某小区楼道门口有7级台阶,垂直高度约1.2米。上下这些台阶对身体矫健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问题,但对坐轮椅出行的老人而言,无异于“天堑”。居民蒋女士10多年前搬入该小区时,未觉得出行不便,自从中风后,腿脚不再利索,要靠轮椅出行,走这些台阶每次都像“闯关”。为此,她不得不尽量减少外出。

  此外,在许多设置无障碍坡道的老旧小区里,也有不少“障碍”。坡度太陡峭、拐角太狭窄、扶手生锈老化以及坡面太光滑或太崎岖……无障碍坡道因设计不合理、不合规,成了摆设。

  “坡还有些陡,要是能再延长一两米、把坡改缓一点,感觉会更好些。”家住北京市莲花池西里某小区的吴奶奶说。该小区3号楼门口的无障碍坡道大约10米长,坡面不平整。居民推着小车或者乘坐轮椅上下坡,就像过减速带,能明显感觉到颠簸。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区16号楼2单元因为空间受限,修建坡道时不得不缩短坡面长度。这条坡道高度近0.5米,长度却只有2米多。“要是没人扶着,自己坐轮椅真不敢从这下。”居民王女士说。

  无障碍坡道的设计、建设要精益求精。按照相关建设规范,坡口与地面最好没有高差,若无法避免,也应小于1厘米。坡道的净宽度应不小于1米,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对无障碍坡道地面材料的选取,要充分考虑防滑因素,不能太光滑,否则容易滑倒。同时,坡面的防滑棱也不能过宽,让居民行走起来有颠簸感。当坡度大于1:20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无障碍坡道扶手一般采用有一定斜度、分为两层的水平栏杆,高的一层可供站立行走的居民使用,矮的一层可供乘坐轮椅的居民使用。此外,栏杆要粗细适中,直径最好不超过6厘米。

  若规范难以实现,也应在建设无障碍坡道时精益求精、确保安全。北京市和平门小区,几乎每个单元楼门口的结构都不一样,有的是“口”字形,有的是“日”字形,还有的是“山”字形。在为小区建设无障碍坡道时,施工单位共画了100多张图纸,几乎一个单元一个样儿。即便经过精细化设计,也很难保证每个坡道都符合所有的标准。部分位于楼栋拐角处的单元门的朝向与其他单元有所不同,门前的空地面积非常局促。“改造按照规范来施工确实难度很大,这时我们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居民需求。”施工单位负责人说。

  给电梯装“无碍”

  电梯按钮的高度对普通居民来说都可触及,但对于乘坐轮椅的居民来说,过高的按钮可能隔着“一堵墙”“一座山”,直接影响他们的日常出行。

  与老旧小区中加装的普通电梯不同,无障碍电梯为方便乘坐轮椅的居民乘坐,标准要更高一些,不仅要有镜子、低位按钮、侧壁扶手,还要有盲文按钮、语音报层功能。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春丰苑小区7幢2单元,加装了该市首台无障碍电梯。春丰苑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此次加装电梯的7幢2单元,共有60岁以上老人12人、70岁以上老人6人,其中还有两位近90岁老人。家住5楼的一位老年人因为出行不便,已经住在女儿家十几年没回去,能在家门口坐上电梯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2单元加装的电梯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配备了盲文按钮、扶手,设置了半身镜,坐轮椅的居民不用回头,只需看着镜子就能把轮椅倒出去,有效避免了磕碰。

  杭州市拱宸桥街道荣华里小区5幢2单元,同样加装了无障碍电梯。2单元的住户比较多,虽然只有5层楼,但住着23户人家,“我们单元中有不少平时上下楼梯困难、需要坐轮椅出行的居民。时间一久,就懒得出门了。如果安装了电梯、铺设了无障碍通道,这些行动不便的居民在亲人的帮助下出门就容易多了。”工作人员陈红红说。加装电梯时,为方便居民出行,工作人员除在醒目的地方设立无障碍标志标牌、按钮设在1米高度外,还在轿厢内部侧面安装了带有盲文的选层按钮,在运行和到达时都会清晰地报送楼层信息,方便视障居民乘坐。

  老旧小区无障碍出行改造,除了做好平整路面、完善道路照明系统、增设无障碍坡道、加装无障碍电梯等“点”上的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的连贯性、完整性、科学性,连“点”成“线”。

  在无障碍出行建设中,不存在“我们”与“他们”的界限,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陷入行动不便的困境。老旧小区中的无障碍出行建设体现了社会对老人、残疾人、孕妇及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体贴和关爱。不仅如此,还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步入老年后的生活品质。让人欣慰的是,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日趋成为社会的共识,无障碍设施在小区乃至城市的每个角落大为普及,我们的生活愈发安全、便利、美好。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将‘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老旧小区的路面要精细修”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路面,路面修缮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