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筑工作室对建筑师而言,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我们感叹大师们创造的惊艳建筑时,可否好奇过建筑师们工作的场所,那些经典建筑的诞生地。接下来就看看何镜堂的工作室。
何镜堂院士建筑工作室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校内,位于一个较为完整的街区,原为1930年代老中山大学时期教授的居住区。现已被列为市级历史保护建筑。从 2004 年起,学校将这组历史建筑作为何镜堂院士建筑创作研究基地交由何院士团队,团队秉持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理念进行分阶段的更新改造。
何镜堂院士希望把岭南园林的“通透”、“幽静”、“隐约”的意境引入改造的工作室,并且延续历史文化、肌理与氛围。同时,作为建筑工作室应该能满足建筑创作时所需的环境,能够激发工作热情。
屋顶的绿化使用了一种叫“针叶佛甲草”的植物,不需浇水也能四季常青,具有良好的屋顶隔热效果。
在院落的中庭保留了原有的大乔木,中庭的玻璃会议室能将整个庭院景观一览无余,而丰富的植被也保持里玻璃会议室一定的隐私空间。
从整体来看,借鉴传统岭南庭园的做法,在庭院的驻足处布置了三个大小不一的锦鲤鱼池,将门厅、会议室、接待室等空间紧密结合,使室内外空间共融。
工作室的运作是以项目为中心,项目的运作过程是在发散和集中两种工作方式的交替中不断推进,一方面要激发创作个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创作群体的协同有效性。
因此,将功能组成分为 3 种功能模块,分别是以办公功能空间为主的基本模块、以交流讨论、资源共享功能为主的共享模块、以辅助服务功能为主的辅助模块,通过功能模块的组合来组织使用空间,为满足讨论室和会议室对大空间的需求,在建筑的内部改造中打掉局部承重砖墙、增加框架柱和梁、合并空间的方式来实现,而更大的会议空间则通过在庭园端部加建的方式实现。
同时,有效利用各种屋顶平台、连廊、庭园空间,形成一些非正式的、自由交流场所,促发随机的、非正式的交流、交往。
在何镜堂先生看来,工作室就像一个家。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何镜堂的工作室,把岭南园林的意境引入工作室”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