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苏北农房改善,成为折射全省乡村振兴、城乡关系重构的一面镜子。眼下,江苏应如何发力,在以“四化”同步引领城乡融合上当好表率?
近日,在金湖县金南镇幸福湾新型农村社区,搬进二层小楼新居才两个月的李克英开着空调、煮了壶茶。想起去年冬天一家人还住在自建瓦房中,李克英不由感叹道,“之前没想到有一天能有这么好的居住条件。”
苏北农房改善,成为折射全省乡村振兴、城乡关系重构的一面镜子。眼下,江苏应如何发力,在以“四化”同步引领城乡融合上当好表率?
践行“人本”理念,让苏北农房改善更有温度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书记朱海波,在任盱眙县委副书记、县长时曾主抓过一年多的农房改善工作,深切体会到农房改善绝非孤立议题,“想建好、用好农房,就要直面‘人、钱、业’这3方面问题。”
省住建厅党组书记顾小平也提出,苏北农房改善要放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将住房条件改善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产业发展支持等紧密结合。
“在此过程中,遵循‘四化’同步的发展规律,成为加快改善苏北农民住房的必要条件。”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周金刚告诉记者,根据《苏北农房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方案》,完善教育、养老等方面配套设施都在政府部门考虑范畴内。与此同时,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三产融合、方便村民就业等,也是规划农房改善的基础。
“接续发力,说到底还是要践行‘人本’理念,同时强化协调与保障能力。”在南京大学副教授李晓愚看来,以“四化”同步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指导农房改善,规划先行是重中之重,需放大对人们实际需求的尊重和理解。
事实上,“柔性化”“便民化”已成为苏北农房改善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在丰县顺河镇岳庄村,村里征询村民意见后建起“老人房”;在新沂市棋盘镇杨庄村,根据村民喜好,建筑风貌上专门采用了体现马陵山地域特征的橙红瓦、米黄墙;在金湖县吕良镇湖畔旺屯新型农村社区,网球场、篮球场、电影院和乡村大舞台,一应俱全;在李克英一家居住的金南镇幸福湾新型农村社区,管道天然气入户、配套卫生所设立与农房改善同步进行……
“只有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建农民想住的房,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农房建设‘再次落伍’‘二次浪费’‘千村一面’。”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通盘考虑农房改善与加强社会治理和完善产业谋划、提振村镇经济的关系,并将“建成特色田园乡村”作为推进苏北农房改善的“标杆”,督促各地更加关注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
激活闲置农房,摁下城乡关系重构“加速键”
“只要天气好,向家边村每晚都很热闹!”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河北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孔平感慨地回忆,当初正是在驻村规划师的帮助下,由社区量身定制、统一规划,村容村貌乃至村民生活才有了很大变化:清淤整理后的河塘蓄水养鱼,塘边活动场地铺上塑胶跑道“变身”休闲广场,在坟墓、猪圈搬迁腾出的空地上建起停车场与小菜园,村里不少年轻人过起半城半乡的“两栖”生活——一早开车去东山、禄口、湖熟上班,晚上再回村居住。“这就将所有资源盘‘活’了。”
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城乡要素交换,苏南苏中苏北均在发力。然而诸多涉农要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往往还是与乡村土地利用效率有关的农房资源和宅基地。“通俗来讲,房子不用、越摆越破,房子越破、村子越败,村子越败、产业越难进来。”在赵孔平看来,向家边村的活力四射,离不开空间优化后宅基地与农房使用率的提升。
“实际上,激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最终涉及的问题,就在于避免城乡关系重构过程中,部分村落因劳务输出而出现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并逐步走向凋敝。”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徐雪高直言,在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要素方面,我省大有可为。记者了解到,在苏南,“昆山宅改”已是经济发达地区盘活闲置农房、分享城乡融合红利的有效尝试,而苏中苏北一些地区,因地制宜指导“合村并居”,也不失为化解“空心村”疑难、优化城乡布局、促进小城镇多元特色化发展、便利外来产业“栖居”乡村,最终使城乡发展交相辉映的一条路径。
如何进一步激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与农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许善平认为,可在探索多元化宅基地退出模式、多渠道开辟宅基地退出补偿资金来源的同时,依托多元主体及流转平台提高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效率,并建立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收益分享机制,调动参与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丰富产业业态,为“四化”同步提供高效引擎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唤醒”农房与土地资源、完善房屋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必要基础,但真正令乡村振兴“高效运转”的,还是产业。在他看来,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涵盖两种形式,一是整合空间、集中力量发展规模经济,获取农业规模效益;二是依托临近大城市创造出的需求,以有限空间提供多元供给。“前者以农业机械化为核心,后者则更注重二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同步跟进。而不论是哪一项,我省都有争当示范、做好表率的能力。产业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关键还是要继续在‘四化’同步引领下,使农村生产力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深挖乡村特色、留住田园乡愁。”
优化空间、盘活资源、整理出土地后,今天的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不仅发展起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还办起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农业。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瑞兴介绍,东林村农民“以土地换保障”住进安置房后,留下的2100亩耕地经高标准整治,在上面办起了饲料厂、屠宰场与食品加工厂等近10家经营公司。“不仅如此,村里的稻田在出产优质大米、借力电商拓展销路之余,也成为乡村旅游景点和循环农业起点。”村支书苏齐芳直言,如此一来,用地、种粮、村民就业、多元发展等问题迎刃而解。
在溧阳市溧城镇礼诗圩村,乡村旅游成为撬动发展的“关键词”。一走进该村,城乡融合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体现江南水韵的墙画令人驻足,村里“共享厨房”在为城区自驾游客提供地道农家饭的同时,也是村民重要的增收渠道。“‘共享村落、礼诗生活’,是礼诗圩村的发展定位。建设‘水乡荷韵’美丽村庄、塑造‘荷塘月色’文旅品牌的过程中,绵延乡愁氛围更浓,便民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该村负责人说。
以上就是建筑界新闻频道为您带来的“助力乡村振兴,让苏北农房改善更有温度”的内容,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