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五”成绩单:让江苏人民的生活家园更美好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12-22 11:00:53

[摘要] “十三五”期间,江苏联结美丽中国实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宜居城市建设,提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思路,围绕人民心目中的“美丽”“宜居”“城市”3个关键词,推动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江苏“十三五”成绩单:让江苏人民的生活家园更美好.png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江苏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十三五”期间,江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宏伟蓝图,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致力为人民打造“城乡融合、美美与共”的美好生活家园,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实现了6个“迈进”。一是住房工作在实现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向住有宜居迈进;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向基本现代化迈进;三是城市建设在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向品质提升迈进;四是乡村建设在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向综合振兴迈进;五是建筑产业在总量最大的基础上向实力最强迈进;六是城市管理在强化精细管理的基础上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方向迈进。

  截至目前,全省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建筑业总产值保持全国第一,绿色建筑规模和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全国领先,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脚踏实地出成效。

  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抓手

  探索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按照“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等重要指示精神,“十三五”期间,江苏联结美丽中国实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宜居城市建设,提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思路,围绕人民心目中的“美丽”“宜居”“城市”3个关键词,推动建设“三美与共、三居递进、三城协同”的美丽宜居城市,旨在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围绕“美丽”的“三美与共”,强调城市、人以及城市周边的大自然是一个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同步推动实现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围绕“宜居”的“三居递进”,强调满足人民群众由基本向高层次演进的居住追求,从“安居”到“适居”再到“乐居”,建立健全安居体系、适居服务、乐居家园;围绕“城市”的“三城协同”,强调兼顾城市的表与里、现在与未来,符合人居环境科学和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共识,努力实现建设健康城市、魅力城市、永续城市的综合愿景。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立足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主体职能,内容包括住房、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绿色建筑发展、建筑业改革等多个方面工作,是一项以系统观念整合推动建设工作转型升级的工程。江苏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肯定和支持。试点开展以来,全省城市建设发展综合成效已积极显现,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因此成为省委省政府推动美丽江苏建设的主抓手。

  住房条件得到有力改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棚户区改造工作连续3年受到国务院表彰,“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30.33万套,完成投资5460亿元,近400万群众出棚进楼。积极构建“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和长效化推进”的住房保障体系。“十三五”期间,每年通过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在保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50余万户,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2.58%提高到27.7%,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率达90%以上。努力探索新型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强化省级监管职能,“十三五”期间,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9004亿元、提取总额6550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089亿元,支持了超过128万户居民贷款购房。扎实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累计改善城镇老旧小区近7000个,惠及257万户居民。全省超过900万城乡住房困难群众实现“出棚、解危、安居”。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城市(县城)自来水深度处理规模占比约85%,深度处理比例全国最高;区域供水率先实现乡镇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6%,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9.7%,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13个设区市和太湖流域9个县城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燃气普及率超过99.87%。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化易淹易涝片区整治。深入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2018年以来,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超过57万个。持续推进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建成有效避难面积3292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城市管理局(厅内设机构),实现县以上城市数字化城管全覆盖。统筹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体系建设,“十三五”以来,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3.53万吨/日、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3570吨/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近1000万吨/年,共有1.91万个小区、2.92万个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深入推进城市“厕所革命”,健全城市公厕公共服务体系,新(改)建城市公厕近7000座。扎实推进优秀管理城市创建,21个城市被授予“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称号,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切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深入推进城市设计与“城市双修”试点工作,率先实现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全国领先。以立法形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增绿色建筑面积4.9亿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由2016年的53%提升至2019年的96.19%,绿色建筑规模、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和节能建筑规模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扎实推进建筑设计创新创优和建筑文化社会推广工作,“十三五”以来,连续举办了5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5期“江苏·建筑文化讲堂”。

  建筑业进一步转型发展。推进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把江苏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对生态文明的追求从建筑建造延伸到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抓住全国建筑业改革综合试点省份契机,积极推进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动工程监理、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等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深化电子招投标改革。“十三五”以来,建筑业产值和增加值稳居全国首位,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1%以上,6家企业进入全球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250强。大力推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上,覆盖沿线54个国家。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以“不见面审批”方式获得施工许可电子证书,启用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合格电子证书,全面推进施工许可并联审批。目前,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实现在50个工作日内办结工业建设项目到施工阶段的许可。

  以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

  打造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本”

  “十三五”以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实施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村危房改造、传统村落保护等一系列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着力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房建设品质,着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彰显乡村特色风貌,有效带动乡村产业、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放大综合效应,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产生品牌效应。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明的方向,“十三五”期间,江苏提出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并将其作为提升“三农”工作水平、促进乡村振兴的综合抓手扎实推进。围绕“特色”“田园”“乡村”3个关键词,致力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旨在挖掘中国人心底的乡愁记忆和对桃源意境田园生活的向往,重塑乡村魅力,带动并吸引资源、人口等要素回流乡村,从而推动乡村综合振兴。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有效改善乡村物质空间、强化美好环境整体塑造的同时,联动推动乡村转型发展、重塑乡村魅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创新探索,自2017年省委省政府下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以来,经过3年多的扎实推进和实践探索,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已由“省级试点”进入“面上创建”阶段,建成了320多个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展现乡村振兴现实模样的乡村,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显著增长,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政府、学界、社会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有效改善。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大力支持苏北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作为决胜苏北地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工程,集聚全省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为把这项民生实事好事落实好,江苏起草出台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服务指导意见,严格负面清单管理,通过推进会、培训会以及简报等多种形式,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研发上线“农房建设服务网”,编制农房设计方案等一系列技术指引和图集,全方位提供农民建房技术咨询服务。建立蹲点指导、第三方巡查、对口跟踪的“三位一体”工作指导机制,强化省级层面全过程跟踪指导。截至目前,苏北已完成农房改善20多万户,建成了一批建设品质高、公共服务好、产业发展优、环境条件佳、文化特色足、群众满意度高的新型社区。中农办《农村要情》2020年第49期对苏北农房改善取得的积极成效进行了长篇报道。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新进展。结合全省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有保障”,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资金支持,深化技术指导,采取拆除重建或维修加固等方式,建设“既美又好”的安心房。在把好质量关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危房改造示范建设,本着“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的原则,把农村危房改造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方便群众生活相结合,积极探索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塑造乡村特色风貌相结合的机制,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8.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发放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9.8亿元,有效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解危安居”,得到群众拥护和认可。

  传统村落得以保护发展。率先以省政府规章形式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申报认定、规划管理、保护发展、法律责任等内容,明确传统村落保护的各方权责,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指导各地因村制宜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保护范围和各类保护对象,做到“一村一策”。将传统村落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优先支持对象。通过组织开展调查和专题性研究,梳理掌握全省传统村落地域分布、风貌特征等。制定系统职业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将传统建筑工匠培训列入乡土人才培育计划,鼓励乡村工匠队伍参与建设。加强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住环境,鼓励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参与保护工作。编撰出版《江苏传统营造大师谈》,搭建“江苏古建园林营造数字博物馆”,推动形成“乡愁记忆”保护的社会共识。“十三五”期间,先后公布保护了310多个“江苏省传统村落”。

  凝聚奋进力量

  助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创新实践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联动行动,提升江苏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一是提升住有宜居水平;二是提升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水平;三是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四是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五是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周 岚)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江苏‘十三五’成绩单:让江苏人民的生活家园更美好”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十三五”成果,江苏住建领域,宜居城市建设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