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生态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刻不容缓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12-02 10:12:15

[摘要]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8个省市,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年底基本完成建设,其中大运河江苏段作为重点建设区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

打造绿色生态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刻不容缓.jpg

  江苏省扬州市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城市。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以水路沟通江淮,不仅开启了扬州建城之路,也开启了大运河浩浩荡荡2500年的航程。流淌千年、流经南北的大运河既孕育和承载了古老的运河文化、哺育了两岸儿女,也见证了昔日漕运的繁荣与兴盛,更为当代带来了长久的历史文化熏陶。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考察调研。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总书记听取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及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等情况介绍后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大运河历史文化越来越受重视

  历史上,全长近3200公里的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为古代中国东部地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城镇的建设发展也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等多重作用。

  2014年,由扬州牵头申报的“中国大运河”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作出了“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指示。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根据上述方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8个省市,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年底基本完成建设,其中大运河江苏段作为重点建设区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2020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内建设的大运河博物馆定名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目前该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工,正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将于2021年7月对外开放。

  大运河历史文化越来越受重视,该如何更好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副教授张羽程表示,让古老的大运河在保护中重生,关键在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运河历史文化迫切需要以一种更加鲜活生动、更有温度情怀、更易被新时代受众所接受的可视化方式传播开来,这样才能让它‘经典永流传’。”

  坚持整体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

  当前,就历史文化而言,如何做好“整体保护”和“合理利用”两篇文章,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为关键。

  作为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运河遗产最丰富的河段,江苏段的运河纵贯南北790公里,沿线分布着70座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整体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江苏省先后成立了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编制了《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总体要求;组建了省级重点智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汇聚全国专家提供智力支撑和学理支持……

  经过一番探索,在大运河历史文化合理利用方面,扬州市在5年前就已利用三湾原有运河湿地资源,通过搬迁企业、清理违建和实施水系疏浚、驳岸改造、湿地修复等举措,逐渐建起了38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在“还绿于民”“还地于民”中,让曾经的杂草丛生变成了绿意盎然。此外,扬州还成功举办了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世界运河风情民俗展演、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活动,与大运河文化水乳交融。

  除上述之外,11月18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要求,北京要带头抓好大运河文化保护实施规划,加强沿线古桥、古闸、古码头等建筑遗迹保护修缮;研究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强化大运河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和景观提升;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办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大运河文化节等活动。

  专家表示,大运河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和合理利用持续得到沿线各城市的积极响应,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未来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会更加顺利,大运河历史文化将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弘扬。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长江文化的保护利用该如此,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也该如此。截至目前,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分布有5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14片历史文化街区、10161处历史建筑。它们是大运河历史文化真实、生动的价值载体,是老百姓与大运河建立和维系情感纽带的重要生产、生活空间。弘扬和传承大运河文化,离不开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体保护、合理利用和创造性转化。

  在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工作的总体框架下,14个历史文化名镇、9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项目,目前已纳入《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城市行动方面,扬州市全面提升了东关街、仁丰里和邵伯镇等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名镇的人居环境和发展活力,持续实施传统民居修缮、非遗技艺传承和以“一水一电一消防”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改造等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苏州市积极开展了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对已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的平江、山塘两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环境与风貌整治,侧重保护街区空间肌理和空间格局,突出街区特色定位,整治街区周边景观环境,严格控制新建的建构筑物的高度、体量和色彩,杜绝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同时对古建老宅进行修复,并鼓励活化利用。

  常州市则从“一座城”出发,从“一盘棋”入手,从“一张图”规划,从“一条线”持续,计划通过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建设,形成常州的“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未来还将重点建设青果巷、南市河、前后北岸3个历史文化街区,同时,结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淹城遗址的保护,参考5A级景区有关要求,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运河文化历史城区。”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顾问薛焕炳介绍说。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打造绿色生态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刻不容缓”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绿色生态带,大运河建设,文化公园建设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