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出独特工作模式,完成具有四川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
“四川有近2.2万个老旧小区,涉及房屋约10万栋、建筑面积2亿平方米,居民200多万户、600多万人,这些老旧小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功能缺失、配套不完善等现象,需要加以解决。”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全省老旧小区改造量大、分布广、改造难度不一等问题,近年来,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出“五个一”(一个意见、一组标准、一本手册、一套系统、一批示范)工作模式,初步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路径。
“全省各地按照‘五个一’工作思路,以民生为导向,加快补齐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负责人表示。
成都武侯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贯穿改造始终
走进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玉林横街的和苑小区,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有着34岁高龄的老旧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和苑小区,是武侯区最早的一批省市机关、国有企业和高校干部职工保障住房小区之一。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苑小区基础功能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绿化景观配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如何打造更有温度、有内涵、有活力的社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成都市以“中优区域空间结构优化”为引领,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将“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老旧院落改造,切实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工程,积极营造时尚市井生活场景和公园城市新兴消费场景。
党建引领走在前。2015年以来,武侯区积极引导属地街道、社区、院落,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综合施策”原则,通过政府积极投入、居民共同参与、引导企业扶持等多种手段,切实做到“为民、利民、惠民”,将和苑小区及周边共计68个院落,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片区。
创新治理破难题。武侯区广泛摸底调查,积极探索“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三问机制,多次组织院落规划师和居民代表召开会议,征求居民意见。成立了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凝聚群众思想共识,着力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精准实施焕新颜。和苑小区当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绿化质量差。改造中,武侯区始终坚持“自治比整治重要,功能比景观重要”的思路,共完成9个院落自来水“一户一表”和12个院落电力户表改造,以及6个院落燃气管网改造,并依据小区原有游园打造“和美亭”,植绿面积达1000平方米。通过改造,和苑小区原住户回搬入住率已达50%以上。
资源整合促发展。近年来,武侯区联动驻区单位、社区组织,认领“照亮回家的路”等12个惠民项目,构建了15分钟生活服务圈,组建“帮万家”便民服务联盟,常态化开展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上门服务。通过链接华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和苑小区成立并依托“大院服务社、养老服务中心”等利民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及日间照料服务,已累计为和苑小区提供养老、日间照料等服务近500人次,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文创助力新风尚。武侯区依托区域化大党建平台,整合辖区内企业资源,通过“党组织引导、市场化主导、商业化逻辑”等措施,招引社会资金约600万元,以点带面打造“爱转角”文创特色街区,构建10余个新型消费体验场景,营造“映像新玉林·成都老味道”的生活美学空间,已成为成都市“网红”打卡地之一。
达州精心做好规划设计,小区改造“内外兼修”
“几年前,小区墙面都是乱糟糟的,到处贴满了小广告。”今年54岁的张建新从小就生活在达州市曹家梁社区新达水泵厂家属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达人”。新达水泵厂家属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老小区,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脏乱差问题比较严重。对于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变化,张建新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如今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通过粉刷墙面、修建文化墙、更换地砖等方式,小区变得更整洁、更有韵味了!”
2019年10月,达州市吹响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号角。经摸底统计,达州全市现有老旧小区2637个,涉及20.6万户、6055栋楼、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就有2349个,涉及17.13万户、5114栋楼、建筑面积1670.74万平方米。
达州老旧小区改造体量大、涉及居民广,为解决“谁负责”“怎么改”“怎么创”“怎么管”等问题,达州提出结合“四城同创”和基层治理系统谋划、高位推动,激发老旧小区生机活力,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规划统筹上,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围绕人居环境改善,编制出四川省首个市级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在项目实施上,推行容缺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实行设计师驻点、项目跟进质检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达州还创新推进3个被列为2020年全省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示范项目,探索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与治理机制。
改造资金从哪里来?在资金的筹集上,达州实行多元筹资,向上争取资金近7亿元,“四城同创”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奖代补,通川区、达川区居民自筹和联创单位共同出资1400万元,打造出“小而全、小而优、小而美”的智慧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后更加安全、便民、宜居,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出资支持改造,其中,通川区朝阳街道马房坝社区春兰小区发动居民筹措65万元(户均筹资2697元),通川区马房坝社区五一花园小区C、D栋业主自筹6万余元改造小区,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目前,达州市中心城区已打造出曹家梁小区、春兰小区、吉昌大院等49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示范精品小区,加装电梯38部,新建停车位345个,建设地下污水管网15.8公里,增加绿化面积6200平方米,完善体育健身设施210套,改造文化活动空间18个。改造后的小区虽然面貌一新,但私搭乱建、毁绿种菜等不文明现象极易反弹,“怎么管”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后续管理上,达州创新采取“党建+”等模式引导居民协商自治,建立服务内容、价格、企业、收支由居民决定的管理机制,融合形成“党建+社区治理+居民自治”“社区治理+居民自治+物业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
在春兰小区的文化墙上有一块名为“亮丑牌”的展板,对小区的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起到了警示和倡导双重作用。小区怎么管理,新风怎么形成,居民们会在不定期坝坝会上畅所欲言;还可以在“居民议事厅”对于集体资产租赁价格、收益分配、小区管理公约等进行基层协商,实现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自治模式。
资阳雁江以民生为导向,打造宜居幸福新家园
在资阳市雁江区向阳社区铁二村小区,一条近500米长的通道路面平整、干净整洁,小朋友们在球场上玩耍,路口处还设置了公共卫生间。据向阳社区副主任钱芳介绍,铁二村小区外的这条通道路边违建多,以前只能容纳两三个人并排通过,一到下雨天满地脏污,居民出行难。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社区对辖区内的违建进行摸排,依法拆除违建,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拓宽了道路空间。
在铁二村小区旁边的吉祥苑小区,灰色的建筑立面承载着上个世纪的工业记忆,改造后的小区路面整洁、体育设施齐全,还新增了居民喜爱的活动广场。“广场花坛的花都是居民自己种的,以前这里都是菜地,蚊子多、味道也不好闻,现在出门耍舒服得很。”社区居民陈女士说。据了解,为了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居住舒适度,改善旧城区环境条件,向阳社区在这里启动了居民活动广场改建项目,为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地。
“这两年,我们清除‘四害’,增设绿化、体育等设施,清理大件垃圾,清掏下水道,群众也自发前来帮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虽然向阳社区改造成绩斐然,但是与成都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要求还有差距。近年来,成都市区两级政府对该社区按照“新造型、老风格、古色古香”的设计思路,结合“人城车”三元素,创新打造全市首个红色记忆、绿色乡愁、城市发展、网红摄影和居民服务的市民打卡点和教育实践点,进一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成向阳社区居住环境提升最后一公里的任务。
据了解,向阳社区改造项目共涉及10个老旧小区、1447户居民、48栋楼,建筑面积约10.51万平方米。项目改造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景观治理等项目,以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为改造重点,包括整治消防隐患、整治危险房屋、更新安防设施设备、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提升治理水平等内容,此外还有清理整治公共绿地,补栽花草树木,完善小区绿化设施,实施拆墙透绿,鼓励实施屋顶绿化、立体绿化、阳台绿化等。改造过程中,将建筑外立面改造成与所属区段街道风格、所属建筑主体墙面同一色系,并与整条街色彩相协调。对有破损的建筑外立面,使用原有材质进行修缮,并对楼宇单元入口台阶、坡道、隐藏空调机位等进行维修。
据介绍,向阳社区将继续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来创新小区自治管理模式,健全物业管理机制、房屋维修基金归集机制、社区综合治理机制等,完善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大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泸州留住历史文化元素,再现工业文明的“纳溪记忆”
冬日暖阳下,泸州市纳溪区西研院小区这个“50岁”的老旧小区正焕发出“青春光彩”。西研院小区是原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生活区,位于永宁街道较场坝社区,共有17栋楼、447户、1500多名居民。由于小区房屋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住户们普遍反映小区存在路面破损、排污不畅、房屋漏水、屋檐破损及瓦片脱落、水电气管网线老化、脏乱差等一系列问题。“以前小区里年久失修的水泥路面到处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走路时稍不小心便会被溅一身污水。”居住在34号楼的刘洪治老人说,现在路面铺成了柏油路,卫生也有人打扫了,到处干干净净的,大家都很满意。
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西研院小区积极开展了改造工作,不仅对水、电、气、化粪池及排污系统等进行了改造,还提升了绿化,修复了路沿,划定了停车位,为居民加装文体娱乐、道闸、门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居住体验。“经过一系列改造,原本杂乱无章的小区变成了红墙白瓦、绿植满园、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区。”从小生活在这里的小区居民韩坤志说。
西研院小区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不搞大拆大建、不搞穿衣戴帽,没有对建筑外立面进行大规模粉刷、清理,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整体风貌,展现了纳溪的工业文明。“西研院小区也是纳溪这座老牌化工城的缩影、见证。这些建筑和墙上的标语,让我想到了以前奋斗的年代,具有独特的年代感和历史感,很有历史文化价值,应该保留下来。”刘洪治老人说。
西研院小区作为曾经的国营企业的生活区,其基础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但由于设施设备陈旧、城市发展变化等诸多原因,原来的职工医院、球场等配套设施已陆续关闭,一些房屋、场地闲置了下来。在这次改造时,相关部门将西研院闲置的资产和设施重新利用起来,达到完善城区配套、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目的。
“目前,我们正在通过借用整个片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带动完善老旧小区的配套设施共享。”纳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管股负责人王先春介绍说,老旧小区的改造并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封闭小区内,应该用更宏观的改造理念对一个片区进行整体改造,以此来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
西研院物业资产事业部泸州分部负责人廖敏介绍说,现在西研院小区引进了纳溪区老年大学,广泛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目前已打造成为纳溪区老年大学的第二活动场所,实现了服务广大居民的目的。截至目前,小区内已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医院、职工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花园餐厅、业主议事用房等基础配套设施,最大限度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求。
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式铺开以来,泸州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建设“美丽城市”“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城建工作“重中之重”,纳溪区西研院小区仅仅是泸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2020年,泸州市已申请成为全国市长研修学院老旧小区改造课题组全国11个课题之一,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泸州将以居民共享共治、精细化创新基层治理“泸州模式”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通过颜值和功能“双修”,让更多花园式小区惠及广大市民。
遂宁船山安上“智慧心”,实现老旧小区智能化管控
遂宁市船山区正兴片区内的房屋大多建成于1995年前后,2018年至2019年,该片区对地下管网、道路进行改造,对墙面实施美化处理,统一制作安装店招店牌、无声遮雨棚等,拆除违建和楼栋之间的隔离墙,实现了小区空间延伸和扩展。2020年该片区已实施“情满梨园·智慧片区”建设试点工程,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设施,开发运用智慧家园APP可视化管理后台,推动小区管控智能化。
近年来,正兴片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主要对道路、管网、外墙、公厕等进行了改造,路面全部改为了透水混凝土,并通过拆除违建增加了公共活动场地,体育健身设施和消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也显著增加,还建设了联心驿站、家空间等片区活动空间和物业服务场所,让小区管理实现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满足了居民改善型生活需求和便利生活需要。
正兴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专项补助、管线专营单位出资和居民自筹。正兴片区结合市级部门已出台的管线单位资金以奖代补政策,进一步明确管线单位资金以奖代补标准、对象、范围和方式等,加大管线专营单位出资力度。同时,运用市场化方式,采取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获得特许经营、公共位置广告收益、便民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并参与养老、抚幼、助餐、保洁、购物、医疗等服务设施改造和营运,收回改造成本。
正兴片区还结合实际,在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审批等方面积极创新尝试。对维修加固、修缮、道路改造等没有新增用地的改建项目,不需办理用地手续;对不增加建筑面积、建筑总高度,不涉及修改外立面、不降低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不变更使用性质的改建项目,不需办理规划手续;外立面改造可依据经审查的设计文本作为规划手续办理施工许可。
正兴片区项目改造过程中,属地街道办事处和所辖片区积极配合,引导小区居民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号召小区所有居民参与小区的管理和建设,协助小区居民利用微信等方式建立便捷的联络平台,在此基础上改善邻里关系,为居民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
改造完成后,正兴片区通过引入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委托片区物业服务中心、业主自治管理等多种方式,为各个小区的居民提供物业服务,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和居民的居住体验。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小区改造如何改好改对?看四川各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践”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