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属性在道路名称中的比重愈发明显,翻看西安市民政局网站的“告示栏”中道路命名公示里随处可见的诗词歌赋与文化属性,便可以窥探出一些端倪。
看了10月16日「贞观」题为《浙江打造的“唐诗之路”对西安有什么启示》一文后,感到“文化”确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属性。
正好在西安生活的这十年,看着道路越修越多,发展越来越快,观察道路名字中凸显的历史文化特色,就成为我的一大爱好。
我发现西安确实曾经走过了一些所谓的弯路,就好比排序命名,虽然能更直白的描述路网关系,比如北京市“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这14条道路,但还是不宜过多,个人建议排序控制在6以内。
这几年我非常欣喜地感受到,文化属性在道路名称中的比重愈发明显,翻看西安市民政局网站的“告示栏”中道路命名公示里随处可见的诗词歌赋与文化属性,便可以窥探出一些端倪。
要说这些采撷自诗词歌赋的西安路名中我最爱的,当属雁塔区内的“金犊路”了。金犊路位于城南的延兴门村区域内,唐末诗人韦庄的《延兴门外作》一诗中,写有“芳草五陵道,美人金犊车”的句子,描写的正是当时的延兴门区域。身处这条路,看到这样的路名,仿佛一下子回望大唐盛世远眺五陵原,看到延兴门外莺飞草长,人来熙往的繁华景象。
西安美院长安校区旁边的“芳丛路”同样采撷自诗词歌赋中,该路位于滈河北岸,“芳丛”来源于元代词人元好问《鹧鸪天·百啭娇莺出画笼》中“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句。这两句诗本意是说作画人精湛的绘画技巧,将画卷中的莺啼、岸柳、彩蝶、花丛都描绘的栩栩如生,根据西安市民政局官网显示,由于道路会途径西安美院的新址,所以美院和画卷相互呼应。
再如东三环和南三环拐弯处的“云扉巷”和“云景路”,“云扉”一词来源于唐朝诗人马戴《春日寻浐川王处士》诗中:“碧草径微断,白云扉晚开”句;“云景”来源李白《九日》中“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句。这两个名字搭配周边的云霞巷、云亭巷、云溪巷、云淙巷,共同通构成了狄寨原下、浐河东岸,远眺秦岭青山碧翠、云霞落日,近看浐水涓涓流淌、雁鸣湖内亭台错落、溪水淙淙的景致。
还有新城区的“凝合路”,第一次看见这个路牌,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样的路选择“凝合”二字作为名称,看了西安市民政局的官网才恍然大悟,原来“凝合”一词来源于《后汉书·郎顗传》:“冰既解释,还复凝合”一句,是取聚拢、集结之意。因道路位于西安水泥制管厂的旧址,“凝合”一词与原水泥生产的一些工艺相契合,为了反映时代变迁,留住城市发展历史,同时取当地群众凝聚意志,合众发展之意,将这条道路叫了凝合路。
最近一篇西安市民政局官网公示的道路命名中,我还注意到了未央区“明辉路”的名字,看到他们的释义说到:明辉为光明辉煌之意,出自鲍照《侍宴覆舟山》诗中“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句。但我仍有疑问,为什么光明辉煌不与“曲江灯具城”有关而放在这里?往下看才发现是因为这条路正对西安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我才哑然而笑,恍然大悟,看来这又是借古喻今,相辅相生的一个路名了。
然后,偶然又发现了几条居民小区周边的道路名称,比如“亲仁”、“善邻”、“德邻”等,仔细琢磨看了看“亲仁善邻”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句。“德邻”来源于《论语·里仁》中“德不孤,必有邻”句。这几条路都是通过文化属性来凸显邻里友好、和睦共进的意涵,深刻的去阐述“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如此看来,西安的道路名称不仅仅局限于唐诗宋词,还可以再往前追溯一下了。
再如“文德在唐风”句中提炼的“文德路”,放在未央大学城及其合适;“安和摴蒱局”句中选取的“安和坊”,与其旁边的安仁坊,构成了“仁和礼制”的地名序列;王维“绣毂罢鱼轩”里选取的“鱼轩巷”,既凸显了唐诗的古韵,又暗涵了鱼化寨这个道路所在地,属实难得。这样诗词歌赋型的道路,通过西安市民政局官网我还看到了很多很多。
除此以外,我还发现了一些其他文化韵味深厚的道路街巷名称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悄然而生。
比如“泥叫叫巷”,这是个非常特别的道路名称,「贞观」曾经写过一篇叫做《西安这个路名怎么还自带音效?》的文章,这篇文章也是我关注“贞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之前,我作为一名大学时才来到西安的外乡人,对西安的道路名称其实一无所知,有些路名更是一头雾水,正是因为看到了那篇文章,才了解到这座城市地名真正的文化属性。“泥叫叫”这种传统民间工艺品,看似不登大雅之堂,其实是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代表。可究竟如何在保护传承和开拓创新中平衡,是每一个城市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泥叫叫巷”就是西安必须保留和传承的特色文化印记,也是城市文化自信的代表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平准巷”,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名称可追述至唐代“西市”里的“平准署”这一官署机构。平准署自隋初设立,唐代沿袭,其职能是负责“凡百司不用之物及没官之物皆以时出卖”,也就是说这是“西市”中设置有关于物价和计量及货物买卖的政府管理机构,由此可见,唐时的西市里各国各地商贾云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取“平准”二字命名该巷,一方面突出了该地域的历史、地理和功能特征,同时由于沿途现在驻有西安计量院等单位,平准一词还能凸显计量公平准信之意,真是一举两得。
算上魔幻的2020年,作为一个异乡人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将近十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友好与温暖,逐渐了解到西安的底蕴和魅力。
作为一个新西安人,我觉得,文化印记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特别是西安这座城市记忆的落脚点。
作为一个地名文化爱好者,我欣喜的看到了这些年来西安路名的变革,感谢西安的这些“起名者”,让我看到西安并没有抛去故土、忘记历史、舍弃文化,看到了他们的理想与坚持,他们作为这个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保护人,仍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
真的希望,这座城能牢牢把控住“文化”的发展思路,真正做到“有文化、说历史、讲故事”,多营造、多宣传、多引导,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让西安成为打动每一个人的文化之都。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城市发展的文化体现:西安路名还是花了些心思的”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