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病害判定标准和治理要求》,规范了井盖病害治理工作,标志着井盖病害治理进入新阶段。
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病害判定标准和治理要求》(以下简称《治理要求》),将井盖病害问题细化为10个类型,并对每类病害的判定标准、治理方式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同时明确,经过病害治理后的井盖,质保期应不少于三年。
井盖直接影响道路通行舒适度,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脚底安全”。近年来,井盖病害治理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井盖病害治理规范化不足、权责不明晰等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涉及井盖运行维护方面的检查不多,且具体要求的表述比较概略、操作性不足。在实际工作中,管线权属单位对于井盖管理维护要求的理解、认识、执行不够一致,随意性较大。
《治理要求》规范了井盖病害治理工作,标志着井盖病害治理进入新阶段。如果说过去存在井盖权属单位自行其是、“跟着感觉走”等现象,今后则要让井盖病害工作变得模块化、标准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此外,《治理要求》也为开展督查、问责提供了重要依据。
要从根本上解决井盖病害治理问题,还需配套相关管理制度,实现“同频共振”。例如,完善井盖日常巡查标准,健全网格化城市管理。充实巡查队伍、加密巡查频次、明确巡查责任,提高发现病害能力。建立完善举报奖励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加强井盖病害治理督查工作标准化建设,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追查到底、问责到底,倒逼责任落实,纵深推进井盖病害治理。此外,加强井盖病害治理还需信息化赋能,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井盖运行情况监控。
井盖等公共设施治理没有绝对的终点,真心为民,不妨从民生小事着眼,从解决“老大难”着手。各地相关部门应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为引领,完善制度设计,下足“绣花功夫”,在风险隐患防控上求突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脚底安全”。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注重‘脚底安全’,北京市落实完善井盖病害治理标准”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