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院建设时需做好抗疫规划。吸取经验教训,在医院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做好应急考虑。新建医院院区应适当预留发展用地,用作医院防疫应急需要及远期发展需要。
【摘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引发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引发人们对医院建设的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强传染性疫情爆发,如何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对迅速增长的传染病患者进行快速分流、隔离,积极控制疫情的传播,成为已经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综合医院的传染门诊为例,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综合医院建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门诊;对应策略
引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引发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各地医疗机构、收治医院及医护人员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抗击疫情的主要载体及主阵地,各地相关医院能否迅速、有效地按照传染病救治原则启动应急响应体系,科学救治病患,对疫情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综合医院的传染门诊为例,提出相应对策。
1综合医院建筑传染病门诊功能现状
综合医院建筑设置的传染病门诊主要有以下的状况:
1.1相关标准、规范对传染病门诊设置没有统一的控
制标准,一般根据医院学科建设进行调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在二级综合医院、三级儿童医院以及二、三级传染病医院中明确要求设置传染科,同时提到“二级综合医院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规范中对于感染疾病门诊用房的设置为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医院建设中传染病科室的建设标准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1.2综合医院的传染病门诊难以满足烈性传染病的防治要求
疫情爆发的初期,患者自身难以判断其传染性,普遍就近就医。综合医院的传染门诊一般按常见肠道、呼吸道的感控标准,以满足门诊隔离留观及确诊后转诊的常规流程为主要目的,难以满足突发的烈性传染病医疗流程上的感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延误传染病患者的收治工作。
2重大传染病疫情下综合医院建筑传染门诊应对策略
2015年印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制定了2020年全国医疗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的主要指标。从中可见,国家近年来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完善医疗体系的城乡覆盖,尤其是县、市级的医疗机构建设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医疗资源正在不断完善。面对突如其来的强传染性疫情爆发,如何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对迅速增长的传染病患者进行快速分流、隔离、救治,积极控制疫情的传播,成为我们已经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难题。根据多年各类医疗建筑设计和建设经验,结合长期与院方保持良好沟通及定期回访的相关经验,总结以下策略:
2.1利用医院预留发展用地新建临时感染疾病门诊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医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3]显示,近三年全国医院数量规模程持续增长状态,新建医院通常会规划预留发展用地,以备医院的后期发展扩大的需要。当面对突发的大规模烈性传染病,原有传染病门诊受到空间限制,无法为抗疫作战提供足够的支持时,利用医院预留发展用地临时组建装配式传染病门诊区,成为综合医院为首的各大医疗机构应对疫情爆发的一项有效措施。此策略的优点在于在尽量不影响其他基础疾病治疗工作的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可灵活调配资源,单独设置流线,缓解疫情的压力。临时门诊独立成区,有独立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严格分区、分流,安全隔离;使综合医院同时具备收诊传染病人的条件,从而满足共同抗击疫情、防止交叉感染的双重需求。2020年初,我院积极配合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于江北院区规划设计了一个装配式发热门诊、急诊急救中心(如图1所示),并短时间内完成施工,迅速投入抗疫战争中去。
2.2利用医院现有科室临时改造为感染疾病门诊区
传染病门诊和普通门诊的功能区域和流线设置最显著的区别即“三区两通道”。三区即由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洁净区三大分区,区域之间根据医疗工艺流程的需要及医院感控等相关要求设置通过式更衣、缓冲等空间。两通道即洁净通道和污染通道,洁净通道为医护及洁净物品设置的内部通道;污染通道即为患者使用及污物运输的通道。从空间布局上满足医护和病患的分流、分区需要,出入口各自独立,流线互不交叉,另设有污物暂存,通过移动隔离和分时段处理解决污物运输。针对临时突发卫生事件,医院原有的主体结构不宜改变,受诊室大小、空间组合的限制,并非所有普通门诊区域都可临时快速改造成为符合传染病区布局要求的诊区。若创造有条件的门诊区域通过简单改造即能成为临时的传染病门诊区,将大大提高疫情下的医院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容量和能力,为抗疫斗争争取更大的主动权。我院设计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紫合梅州医院项目的主要门诊单元采用了双通道双诊室的设计,在平时能满足普通疾病门诊诊室的需求,同时可结合医护办公、更衣、休息等,每个诊区可独立运营,包含门诊、医护办公、休息功能。在面对传染病疫情的时候,则能通过简单改造满足传染病门诊区域的洁污分区以及患者隔离的要求,可独立对外开放,达到高效的诊治目的,如图2和图3所示。同时,传染病科室需要独立的空调系统,而空调系统的后期改造是个复杂的工程,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建议在做好疫情应急规划的时候,将部分诊疗区域的空调系统做好预留,发生突发性疫情时,可通过管理便达到使用要求。
3总结
综上所述,综合医院建筑在突发疫情状况下的应对策略是依据现有的医疗条件而做出应急措施,是一种被动策略。而对于传染病疫情的防治,更重要的是能未雨绸缪。疫情反映了我们目前在医院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做好防疫减灾应急规划,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和医疗规划,建设可以“平战结合”的医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医院建设时需做好抗疫规划。吸取经验教训,在医院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做好应急考虑。新建医院院区应适当预留发展用地,用作医院防疫应急需要及远期发展需要,传染病门诊区域可作为一个标准模块进行设计预留。规划预留用地时,应充分考虑对周边的影响,如位置、出入口、风向等因素。做好预留用地规划,在疫情发生时,便于传染病门诊模块的临时改扩建,可以大大减轻疫情的冲击。(2)医院建筑需做好“平战结合”设计。当前在医院建筑的设计中,比较强调诊区、病区的标准化设计。这种标准化设计往往是针对基础性疾病的诊治而设置的,并不适用于传染病诊治。医院建筑需做好“平战结合”的设计准备。抗疫储备一方面是建设或预留传染病防治区,用传染病防治的需求来设计建筑空间,平时则作为普通诊治空间使用;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设计手段,如门诊双通道设计、预留后勤通道等手法,使门诊空间能迅速完成平战时转化,更高效地应对传染疾病的爆发。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S].2017.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S].2014.
[3]中投顾问.2019—2023年中国医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2019.
作者:吴嘉杰 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以上内容就是“疫情下医院建筑传染门诊应对策”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建筑界建筑论文频道分享更多医院建筑设计相关的论文内容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