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理工文体中心,展现科技美学后现代建筑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9-23 17:08:04

[摘要] 位于北京卫星城良乡的北京理工体育中心,于2019年7月建成,该项目以燕山山脉的风景为背景,以现代和后现代校园为中景,以宏伟的城市公园为前景。

探访北京理工文体中心,展现科技美学后现代建筑.jpg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摆脱了陈旧的应试思维,逐渐走向全面学习。北京理工大学试图创造了一种文理科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位于北京卫星城良乡的北京理工体育中心,于2019年7月建成,连同新的体育馆,二者一起构筑了新校区的入口。

  该项目回应了嵌入场地中的水平性:以燕山山脉的风景为背景,以现代和后现代校园为中景,以宏伟的城市公园为前景。

  该项目以“轨迹投影”(BIT的一项主要研究项目)为基础进行构造,并在平坦的场地上延伸其形式表达,以允许人们在其下方自由流动和想象。

  该项目的材料敏感性恢复了胡同和长城的整体灰色调。其起伏的屋顶重现了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长城曲面。该项目朴素的金属结构,以及其参数设计表达了BIT所追求的科技美学。

  北京严冬漫长,总面积为15692平方米。项目提供的室内运动员空间。该项目包括一个3000个座位的篮球馆,10条泳道的游泳馆以及武术,跆拳道,乒乓球等场所。

  建筑形式简朴且紧凑,以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是要彻底改变内部的大型建筑类型:人文景观是通过功能性及内部而非外部的空间复杂性来创建的。

  考虑到密斯(Mies)的“通用空间”和塞德里克·普莱斯(Cedric Price)的“游乐宫”,

  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多维的开放的校园,同时培养学生的心智与身体,鼓励学生的在校际之间开展对话。

  我们在城市、建筑两个维度上希望能够传达出对话空间可能,主要是通过平面和剖面两个层面上创造出空间的渗透性。

  该建筑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活跃的开放领域中,从灵感中学习。为了回应BIT对艺术与科学统一的呼吁,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从达·芬奇的飞行器以及军事科学中广泛应用的抛物线中汲取灵感,延续了达·芬奇关于科学、建筑和艺术之间的跨学科对话,创造了三个相关联的表面作为建筑的屋顶。

  一个不规则的空间框架系统跨越两层之间,与结构调整为不同的跨度和悬臂的要求。

  顶层由直立顶板系统,结合水流系统组成;底层则是由通阵列的周期性多孔吸音铝板组成。

  由于实际限制,项目的参数设计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与结构工程师和MEP工程师合作进行了整体设计,以解决风压升高,地表径流,防雪栅和预算过高等问题。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探访北京理工文体中心,展现科技美学后现代建筑”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北京理工文体中心,科技美学,后现代建筑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