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大师丹下健三:追求建筑结构设计的极致美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9-02 15:37:18

[摘要] 他一生致力从自然之中、从日本民族信奉的自然文化之中寻找美的答案。他做到了,50年代歪曲的日本的审美观,从此被彻底颠覆,他就是日本设计大师丹下健三。

日本设计大师丹下健三:追求建筑结构设计的极致美.jpg

  中国近两年的审美,仿佛越审越丑,大众逐渐对丑逆来顺受乐在其中,于是有媒体写出了《中国式审丑,正在毁了一代人》的反式鸡汤。于是有李子柒的视频,被各种人士攻击。

  但是中国式审美真的不行吗?

  并不。

  我们真的没有审美吗?

  不是。

  我们只是选择性遗忘。

  看看几十年前的邻国日本?形式虽然不同,但是结果如出一辙:战后的日本陷入崇洋媚外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自己的都不行,欧美的美才是美!设计师疯狂照本宣科:设计怎么做?遇事不决,想想欧美就行!

  当时的日本人也选择了遗忘。

  从建筑设计到平面设计、产品设计,遗忘将民众洗脑,日本传统的美学被遗忘,自己的文化符号被遗忘,一个遗忘的时代!

  那么曾经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我们都在选择性遗忘什么?

  人类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美,而造成审丑大行其道的原因,是我们遗忘了对美的概念。

  大众记不得真正美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不了解“美的标准”在哪里。你怎么知道你眼中的“美”就不是别人眼中的“丑”?

  除非有一个人,他的作品,能够让所有人达成共识,跨越时代。

  而在日本波澜曲折的几十年里,丹下健三作为“拨乱反正”的先驱,站了出来。

  他一生致力从自然之中、从日本民族信奉的自然文化之中寻找美的答案。

  他做到了,50年代歪曲的日本的审美观,从此被彻底颠覆。

  2020年是丹下健三逝世的第15个年头,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至今依然不断影响着世界的建筑设计,无数新锐设计师从他的肩头翻越,踩着巨人的肩膀探索日本美学的未来。

  今天,日站君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位纵横时代的伟大设计师,丹下健三开天辟地的设计人生。

  01丹下的建筑:日式美学的根在哪?

  战后的日本,随着经济复苏,公共事业的逐渐发展和现代主义的萌芽,让日本建筑的设计意识,发生了风起云涌的变化。

  当时已经被欧美带歪的日本建筑界,完全不知道他说的两个传统指的是什么,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东西。而在接手香川县市政厅建设计划的时候,丹下健三致力将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在那个时期,日本的市政建筑还保留着战前的古典样式,顶部竖立一个大大的“帝冠”用来体现权势与力量。

  “为什么市政厅都要建设成那种样子呢?西洋的风格象征的是权力,而现代的日本要强调民主意识。公务员们是服务人民的,这完全没在建筑上体现出来。”

  所以,1955年建设完成的香川县市政厅最终成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战前日本设计师固步自封了几十年的“错误的传统”,就这么被丹下健三击碎了。

  别人做的市政厅,大门紧锁,王权威严,而丹下健三用长1100mm宽750mm的立柱,将内部的环境完全开辟出来,空气自由流通,人员也可以自由出入。

  落地大玻璃窗,将主厅变成一个舒适写意的公共空间,艺术大师猪熊弦一郎创作的壁画,增加了整个空间的艺术性,配合着室外的庭院山水,市政厅更像一个美术馆。

  谁能想到一个政府单位会被建成这个样子啊?这玩意看着,洋不洋和不和的,建出来谁受得了?

  图纸被提案上去后,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强烈反对:你这么奢侈?还有园林和公共休息区?我们是做市政厅还是做艺术馆来着?

  丹下健三不断讲述他心中的美学观念:民众需要感受自然的美,一个市政厅将自然中的光与水引入,人们就会兴致盎然的前来。他最终说服了所有议员,接受了这个方案。

  然后,丹下健三开始考虑另一个问题:为了让群众感受到真正的美,接下来应该怎么设计?他陷入了苦闷纠结,三天闭门不出,仿佛灵光一闪,一个颠覆固有思维的方案就此诞生!

  千年流传至今,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日本最古典美学的巅峰之作,顺应山势而建的清水寺,它的木架结构,成为了丹下健三传世之作的灵感来源。

  丹下健三将混凝土横梁打薄到极限,取代金属与木头设计成几百个阵列,纵横交错,仿佛就如同清水寺木架的样子。

  这样的设计,就连当时丹下健三的助手都觉得:这次我老板玩火玩过了……

  带着众人的忐忑和疑惑,香川县市政厅整体工程最终落成,而当阳光洒在整个主厅的外立面时,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

  随着阳光倾泻,横梁被光影所照射,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和谐与律动交织在一起,展现出现代与古代两相辉映的典雅和风。

  所有人都在心中默想:这才是真正的日式美学。

  直到今天,这个丹下健三对日式美学最经典的解读作品依然行使着它的职责,成为了香川县市民心中最为自豪的象征。

  “什么是真正的日式美学?”这场与大众审美的“搏斗”,以丹下健三的完全胜利完结,而随之而来的,是丹下健三拨乱反正时代的盛大开幕。

  02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丹下健三对于美学的执着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远不像今年这么波折,时值51岁的丹下健三,迎来了他设计生涯中最大的考验:担任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师。

  这一时期的丹下健三开始探索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只有将城市建成他心目中的样子,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才能完整的感受到丹下健三想要传达的美学意识。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则恰巧成为了他都市建筑布局的最好的试金石。

  “体育馆不单单是体育馆,它容纳着观众的情绪、运动员的精神。在那一刹那,建筑必须成为精神的起爆剂,将运动的热情、人类拼搏的意识、观众热切的欢呼统一在一起。”

  丹下健三想要通过奥运场馆展现自己对于现代日本美学的理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的设计团队经历了数百、数千次的否定与实验。

  而最终成型的,则是这个宛若贝壳形状的,半切圆+内部大吊顶的方案。

  这个如飞鸟般舒展的曲线大吊顶,成为了丹下健三设计人生中又一个巨大的难关。

  而这样做,根本没办法合理控制钢缆的压力与受力范围。再加上风力影响和避震考虑,根本无法正常施工。简单说就是,这么继续建,要么让观众丢了性命,要么就别管美学,把场馆建成普通的大家都见过的样子。

  丹下健三并不同意。

  他不断的探索解决方法。有一天,仿佛接到天启,丹下健三交出了这样的答卷:用铁架先造出弧度,再用钢缆吊顶。

  当初担任构造设计的川口卫老师表示:怎么想出来的我根本不知道,总之这个方案突然就出现了,成功了。这是丹下健三对美不断穷尽精力探索的结果。

  从设计到施工,仅仅500天,丹下健三缔造了一个经久不灭的传奇。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以完美的造型,洗练的线条,让日本设计震惊了世界,将日本简洁的美学带入了世界每个人的心中。

  丹下健三找到了“日本真正的传统”中的精髓:简洁美。并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成功将日本人的美学观念“拨乱反正”。

  0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日本人不再选择性遗忘。我们呢?

  从这之后,丹下健三缔造出了无数经典的作品,在31个国家设计了330多件作品的丹下健三设计事务所,成为了日本美学的最好代言人。他也成为了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日本设计师。

  自丹下健三之后,第二世代的槙文彦、矶崎新、黑川纪章,第三世代的安藤忠雄、伊东丰雄,第四世代的隈研吾、坂茂、妹岛和世,第五世代的藤本壮介、冢本由晴等大师,在丹下健三确立的美学意识基础之上,都以自己独特的观点视角,诠释着日式美学。

  他们将日本正确的美学意识、正确的文化传统传播到了世界,而日本的普罗大众,也在诸多日本设计与艺术大师的引领之下,找到了属于自己民族最清晰的美学观念。

  设计的力量引导着人们不断探索,一切对于审美的认识,都源自于潜移默化的引导,和不选择性遗忘的意识。

  中国的社会,随着近几年的文化复兴,关于审美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审丑与审美看似差之千里,而实际只有一线之隔,中间所缺的只是潜心思考,不断求索,追求美学的极致的人。

  中国的自然与传统中隐藏着那么多美学的宝藏,选择性遗忘,实在是太可惜了。

  前人披荆斩棘,开天辟地。

  吾辈唯砥砺前行, 方不负前辈倾囊相赠。

  以上就是建筑界为你带来的,“日本设计大师丹下健三:追求建筑结构设计的极致美”的内容。建筑界人物频道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的建筑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日本设计大师,丹下健三,建筑结构极致美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