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了解下中国古建筑的共同的特色风格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8-27 14:07:44

[摘要] 中国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特色的各大建筑群风格,比如京派、皖派、晋派等等,虽然类别繁多, 不过,它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色风格。

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了解下中国古建筑的共同的特色风格.jpg

  说到中国古建筑,你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皇宫,园林?是的,这些都是中国古建筑的类型。

  中国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特色的各大建筑群风格,比如京派、皖派、晋派、苏派、闽派、川派,这些建筑都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可以说,中式建筑类别繁多, 不过,它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色风格:

  1)用材讲究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建筑,多以木材和砖瓦为材料,在结构上,常采用木构造方式来建造。这种建筑方式下至平民百姓的民宅,上至皇家贵族的宫殿,基本都如此。

  木结构房屋之所以得到流行和普及,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古代社会生产力较低,在没有机械设备,没有工业生产加工的前提条件下,木材也就顺理成章成了重要的建筑材料。

  木质材料韧性大,质量轻、抗震性好,可塑性强,且具有较好的美观性。

  运用木构结构建房子,其中最大的优势是提高了房屋的功能性和灵活性。根据历史考证,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先辈们就已经学会了用榫卯构筑木房屋,比如西安半坡遗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直至现今,木结构房屋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物的一大显著特色。

  2)庭院式组群布局

  早在古代,人们就懂得运用平衡、对称、和谐等手法来构建房屋,现今我们看到的很多的古建筑,包括宫殿、庭院、园林、官衙、寺庙等,这些极具功能性的建筑,基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以庭院式组群布局。

  欧阳修曾在《蝶恋花》中写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这里面提到的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话非常形象地突出了建筑布局的特点。其实,在很多文学作品或是诗句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幽深的庭院意境描写,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上反映了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布局。

  古建筑的庭院式布局,多采取均衡对称的方式来设计,其基本的特色就是多个小建筑(如庭院等)围绕一个主干的建筑构成一个整个的大建筑群,当然,这里也包括围墙等其他组成。

  比如北方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组群布局的庭院式建筑。

  3)注重装饰

  建筑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而建筑装饰的出现,更体现了人类对美的孜孜不倦追求。建筑躯干和建筑装饰的构成,将建筑的艺术美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出来。

  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螭吻”又称为鱼龙,被视为龙的第九子,其大体形态为龙头鱼身,古人赋予它比较美好的寓意,认为螭吻有驱凶辟邪的作用,为此将其用在了建筑物的装饰上。

  前面我们说了,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为此防火成了首要考虑的事情。而龙生于水,飞于天,这个在《西游记》作品中也曾提到过,龙王管水。将螭吻装饰在建筑屋脊上,有兴雨防火的寓意。

  除了龙,还有狮子也是常见的建筑装饰物。

  比如《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狮子,百兽之王,用狮子作为房屋装饰,有庄严、雄伟、威武、大气的象征。古人除了将狮子装饰雕刻在屋檐上,还将其置在大门前等醒目的位置上。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门前,就是两座石狮子: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将狮子用在建筑装饰上,有镇宅护院,求祈平安的喻意。

  除了龙、狮子外,还有斗牛、狻猊、海马、狎鱼等也是常见的建筑装饰物。

  如吴长元的《宸垣识略》记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了解下中国古建筑的共同的特色风格”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中国古建筑,特色风格,庭院式组群布局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