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再回首,你已经远走……我想这首歌用来形容我那逝去的五年最为合适,虽然现在的我已经步入社会开始苦逼的进行工业大生产,但再回首时有过的
再回首,你已经远走……我想这首歌用来形容我那逝去的五年最为合适,虽然现在的我已经步入社会开始苦逼的进行“工业大生产”,但再回首时有过的后悔和欣慰还是让我唏嘘不已。
发帖的初衷有三:
一是步入社会以后碰到了一些相当有实力的前辈和领导,他们对我的教导方法让我产生了对过去学习过程的重新审视;
二,结识了一些还在上学的可爱学弟们,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大部分老师对我们这些求知若渴的设计类学生,和其他工学学生教导的方式没什么不同,还有一些所谓的学长为了炫耀自己,对学弟学妹进行了一些错误的指导。希望发出我的思考和总结,让一些还在学习的弟弟妹妹看到此贴能有一定的启发和思考,同时也希望同行能指正我的不足之处,一起共同进步。
三,我是懒惰的人,想借此机会认识各方面大神,从各位的光荣事迹中找到前进的动力。(真的会有大神鸟我这等小虾米么!_(:з」∠)_)
我相信大部分人选择这个专业热爱之心占了很大一部分,而有的人是猎奇心,有的人纯粹是为了挣钱。
不管是哪种,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不能进入高等学府感受超前设计教学的魅力,目前也还没机会出国感受国外系统的设计教育。那我们是否就应该止步不前,浑浑噩噩的过完这大学四年?我想给你的答案是不,至于方法,融我细细道来。我将我感受的内容分为以下部分:
一,睡你麻痹起来画,咳咳,手绘的培养
二,设计思路的培养
三,软件辅助
四,设计书籍
五,网络资料搜集
六,想到什么说什么
容我组织一下语言再继续
【手绘的培养】
可能有的人纳闷,为嘛手绘放第一位?我们又不是艺术家。对,这句话非常关键,我们不是艺术家,稍后说。
那么手绘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手绘是用来辅助思考的一项技能,而思考对于设计有多重要,大家都是知道吧?设计过程无非是,想法萌发——可视化表达(又分手绘与软件)——深化想法,手绘表是表达想法最快的方式,可能一些软件大神可以秒建模,但是我还要说的是,因为手绘手脑结合(能做实体模型更好),所以你能用最有灵感,最快速的方式在原有灵感上进行延伸与快速加工。
可能一些低年级的同学不大能了解这种说法,那我就举个例子吧。同学开心的拿好自己的一个cad和一个草模让老师过目自己的方案,被老师打回并要推翻重做的时候;你抽出一叠手绘的单线方案给老师过目,老师稍有愠色,你摆摆手说,老师没关系,我再此上进行一些自我的修改,您看可以吗?这个方案不行我还有好几个!这时你chuachuachua的抽出三四个手绘的单线方案让老师一个个过目,是多么的爽!我手绘多快啊!这时你占了啥?先机!我们都知道方案是改出来的,你和别投入了同样的时间,你却多做了几遍工作,结果是什么?你比别人更了解这个设计了。这种深入了解的感觉,比完成一个效果满分,排版满分,方案一般般的设计好得不知道多少倍,这关乎你的成长。
吃饭回来我说一下建筑的手绘应该是怎样的,什么程度就够了,手绘是为什么服务的。很简单,手绘为了设计服务,我们不是艺术家,草图就行了,嘛叫草图?刚学手绘的时候,看到所谓手绘大师的作品,吓尿了好吗,大家来感受一下,比如这种
这样的图片都已经让我打退堂鼓了,还怎么愉快的做设计?手绘表达设计最重要的是什么?——兴趣和快速。我曾经按这样的风格去练习,真的完全对手绘的兴趣一点都没有,掌握了方法以后画手绘才让我真真正正体会到什么是手绘,以及手绘为我带来的快乐。
学设计手绘,你首先要具备两个技能——能画线,了解基本的透视知识。
这又是老师坑我们的一个地方,我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对我说的是,手绘你要练基本功,练线条,练透视,临摹别人的画。我上非设计课的时候就干这个事情,结果一节课下来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而现在的我,用于设计的辅助手绘,我只需要画不超过十分钟。也就是一节课能画好几幅
手绘到什么程度就够了?看看阿尔瓦阿尔托的手绘,曾经一度觉得他很可爱,他经常会很认真的对一副透视走形的手绘勾上墨线并认真的水彩渲染……
看得懂么?看不懂……但是他肯定能看懂,这就是手绘的精髓,自己能看懂,自己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就行了,画那么好看,说不好听的,你去选美啊?当然有人以这个为成就就另当别论。
我还曾经看到我的日本外教,为了给一位同学表达一种线性幕墙的庭院效果的手绘作品,完全就是幼儿园小朋友用的绘画方式,一条线画不直能描很多遍,但是他就是能把自己要表达的要点用手表达出来,这就够了。
搜索了一些大师的手绘,我个人觉得手绘能达到这个效果就行了,如下
手绘部分就到这里结束,有心情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图解思考。
再强调一次,手绘就是用来表达想法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最重要的是快、自己看得懂,最重要的是快、自己看得懂,最重要的是快、自己看得懂。一开始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达,所以你们还在学生时期就赶紧练起来!
手绘部分就到这里,我想到什么就写了什么,看看童鞋们还有没有疑问。明天我们再来第二节。(手绘的答疑)插播一下啊
大家的回复我都有在看,我就不一一回复了,选取一些疑问回答一下。
问那个 。。手绘自己看得懂对方看不懂怎么办?
答漏说了一些,再解释补充一下。
首先,我说的我们不是艺术家,意思就是我们不用把手绘画那么完美,能画出来辅助设计就行了。
其次,手绘要展示的对象有两类,一个是老师,一个是自己。给自己看画得多草都行,给老师看当然要画整齐一些,所谓的整齐不是要求你一出手画成超级直的直线,宗旨是你的手绘能够让你的想法被老师理解就行了,画不直就画抖线,抖线不喜欢就尺规。然后我贴图说明一下,献丑了。
这个老板让我设计立面的时候,我的其中一个方案(我设计能力比较差,请无视)。具体方法是用尺子打好框架,然后用笔去描,其他长线用尺子画出的直线做参考,就能画直了。最后简单上马克笔。
以下这些是我自己推敲方案,推敲体块、细节的时候画的草图。宗旨就是,看懂就行。所以看到我那么戳的手绘……是不是觉得临摹那些复杂的作品,无限的练习线条导致自己兴趣全无的自己特别傻……当然你目标是画超级美的手绘,这些还是要练习的。
然后最后这张是我的临摹,没有灵感的时候看着实物照片随手画的,费时不超过五分钟,图幅就一个巴掌,透视什么的其实完全不对。也就回到了我最初说的,手绘也就是要快速。平时自己练习的时候,也是这样,画小的就行了。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问网友问楼主说我们不是艺术家,手绘不需要像手绘大师作品那样完美,只需要快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行。那么平时练习的时候,是怎么样去练习的呢?平时一般都是参考大师作品临摹的。
其实呢,平时练习的话,一定要挑自己感兴趣的去画,画照片、临摹大师的,你感兴趣哪种就画哪种,这样画出来才会开心,才会有成就感。
当你临摹大师的作品的时候,一定要会简化,首先轮廓保留,细节可以省略,表达那种神韵就行了。
举个栗子:我在画马头墙的时候的省略简化:徽派建筑的马头墙都有那种非常漂亮的转折部分,我自己画的时候就转换成了一段波浪线
再来就是,临摹一定要分析面和线,把整个建筑看成一个体,每面墙看成一个面,窗线分割线,分析整个建筑的线条走向,看是线性建筑还是体块建筑。总之就是一句话,我们手绘是为了设计服务的,画的过程太长,你设计的时间就会相应缩短了。用同样的时间快速的画多几个手绘。
手绘风格自己把握,抖线派还是狂草派(就是我!)还是慢慢来派,看哪种适合自己。
手绘部分到此结,设计有些复杂,我自己设计也不是特别牛逼,是需要花费一生去学习的部分,我酝酿一会,看看应该怎么去说。
【设计的培养】
讲到这一部分其实我也略心虚。设计就是千人千面,不同的人关于设计的思考会大不同,我说的也都未必是全部对的,只能说从我的经验出发,把一些我认为对的东西告诉大家,一起探讨一起改变。
首先这件事关乎你所做的事情,你所追求的目标,是否能事半功倍。
这件事也就是第一件事就是人生的规划,学习规划,工作规划。这种规划当时不是人生规划课里面无聊枯燥的规划。而是你需要多长时间,做到哪些人的水平,你所要行径的路线,是怎样的?因为这点和实际设计关联不大,我叙述就少一点,其余的大家自己琢磨推敲。
先说学生。你的短期目标是什么?是考研,还是出国,还是就是简单的工作赚钱?你要用几个月完成手绘的练习?你要用几周完成软件的学习?你要学习什么软件?你要做学院派风格还是实际工作的风格?这些都是你即将面临,也是你在设计进行过程中会逐步发现的问题。不清楚怎么做,就询问身边的前辈。
再说刚工作的孩子(我也是_(:з」∠)_),你想把什么类型的建筑做到精?你要进入怎样的设计院?你需要画多久的时间把自己历练成身边敬佩的人的样子?有没有出国深造的打算?有没有考研的打算?这些都是值得自己深思的。
其次,大家最关心的设计部分来了。
一、我就不列举可能性了,把我的经历和理解说说。我大一的时候碰到了我的建筑启蒙老师,她是个精益求精,愿意指导学生,愿意帮助学生思考的好老师,当时我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把设计尽快做出来,老师辅助我思考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时候;大二大三碰到了能力没有那么突出的老师,心理落差很大,一下子失去了设计的乐趣,学校中学长学弟的交流也很少,从前辈那边得到的帮助微乎其微;一直到大四,我认识了一位日本外教,他打开了我对设计的认识的新世界的大门,我说过很多次,如果他能带研究生,我会毫不犹豫的考回我的学校,尽管我不喜欢它;到了答辩,大二大三没有目标的空窗时期让我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才让我领悟到了,设计学习过程中各项能力学习的先后顺序。
二、大一大二,就应该完全是打基础,开发创造力的时期。内容包括:概念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
总之你不用考虑规范,不用考虑任何限制条件,怎么好看怎么好玩,就怎么做。也就是说,大一必须在玩中度过。而我经历的刚好相反,虽然启蒙老师的启蒙也很有乐趣,但我到了大四才又开始接受这样的系统训练。
这些时期我做过什么?我一一说一下,大一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做了色彩训练:分组做渐变色卡,看谁调色最接近,渐变得最好。做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大家不要小瞧这两样东西,平时没事的时候都可以设计来玩玩,对以后的设计帮助非常大;大四做的乐趣类设计包括:避难所设计、城市设计、抽象设计。
什么是设计基础?其实这些就是基础,培养你对空间的感知、对平面构成的判断、对审美的培养。大家感兴趣还可以去看看《型和现代主义》,看看书中编排的内容,就会明白,其实大部分人憧憬的国外的教学,就是注重培养创造力,也是我们所缺乏的了。有兴趣的也可以根据其中的内容练习。这个步骤任何人都适用,咱们还可以开一个跟进贴,每周或者每天按着里面的教学步骤来练习,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当时如果你幸运的有这样的老师,赶紧抱大腿吧。
三、当你进入大二下、大三上的时候,你是要留学还是要考研工作?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两派别,但是学习方法应该看自己的需求取舍,只是侧重需要不同而已。
学院派的学生,可以找一些创造力强的老师进行辅导,他们会激发你的设计热情,给你提出中肯的意见,让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进步。注意,好老师不是告诉你怎样去改你的设计,而是告诉你的设计还不足,给你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你去思考、琢磨出属于你自己更好的答案,他们不会左右你的设计风格。这些都是为你今后出国做准备,申请出国的作品集,我想大家从来没有看到过像我们工作做出来的设计那样的作品集吧?国外注重创新,如果你的设的是国外老师从来没见过,从概念到处理手法,那就会让他们眼前一亮。多研究别人的设计,别人的作品集。
工作派的学生,我的外教和我说过,在中国的设计院分三种:第一种是high level,对设计水平的要求很高,简历附带的作品集很贴近申请出国的作品集;第二种是middle level,主要的项目是政府提供的,大型项目,工作速度很快,对快速设计的能力,还有眼光的独到其实很考验的;第三种就是一些小公司了。看看你是想进怎样的设计公司,再培养怎样的设计能力。如果你是偏向工作,那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做设计就要开始有柱网概念,开始看一些规范,防火规范和通则必看,以前我总是纳闷我做的平面看起来不好看,后来才发现,如果跟着规范做,平面看起来就很有逻辑性了。一些学校在大四会开设规范课,偏向工作的学生一定要好好听。
其实不管哪个派别,学习的方法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一种偏向创新、一种偏向实用。
最后,是学习方法吧。注意,这边的学习方法适用于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就在工作中进行这个步骤,除非所在设计院节奏非常快,需要你半天一个方案,否则这种学习方式还是行之有效的。
我们的设计过程是什么?分析任务书——场地研究——设计构思——平面立体共同设计——出图排版。看到有朋友提出了对场地调研的理解,我也说说我自己的理解吧。为什么在国内学习的学生对场地的研究和理解总是多种多样,匪夷所思又题不达意呢?因为我们的场地调研深度太不够了。出国留学的同学告诉我,国外教学中,场地研究占的比重非常的大,经常需要一个月去做这块的工作。之后在设计过程中就会发现场地调研的成果是贯穿整个设计的。具体怎么调研,怎么实施,我就不大清楚了,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出国留学看看了。本科学习中这块内容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少,大家可以多多请教自己的老师,或者是出国留学的同学。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可以学习学习城市规划,看看相关方面的书籍,还是有启发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其实对场地的把控真的比起在学校做设计少很多,很多时候都是负责人给一块地,你只能看到地块周围的道路用于退距以外,其他基地状况是看不到的。然而场地调研对我们的作用,实际是为了找我们设计的支撑,一般包括两方面——文脉、地缘,一种是人情化支撑,一种是地理性支撑。在工作中,除非甲方特别要求的项目,所运用的场地调研分析方法就只是城市脉络的划分。虽然我的前辈也和我说过,整个行业都很憧憬国外的城市管理方式,建筑和环境融合得非常的好。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实施起来还是困难的。所以还是蛮无奈的。有种一巴掌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我要努力去学,却找不到方法。现状的无奈。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于设计构思和平面立体设计部分。
设计构思一般考验的是你对场地的理解,你世界观在设计上的体现,很个人的东西。这方面的培养是靠点点滴滴的积累起来的,平时多和有思想的人聊天,多看看哲学、社科类的书籍,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将他们融入到设计当中,提升思考的内涵。
平面立体共同设计,我不知道大家设计的时候是个什么情况,我还在学校的时候,最一开始非常的讨厌抄别人的IDEA,总是自己设计别的,现在回头看过去,是自己太自大了。
因为一开始还不会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抄”,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在你这里重新组合成新的东西,就像练字要从横竖撇捺开始练起。当然我这里说的“抄”不是无脑乱抄,要有思考的抄。
我举个栗子:老师让你设计一个博物馆,好的,我想做一个博物馆,最开始构思肯定是结合地块、街道纹理,得出我大致的体块构成。接下来就精彩了(也是我以前忽略的),我要做什么风格?中式、欧式、后现代式的,确定了风格以后开始上网搜索图片,先搜索博物馆设计,然后看到喜欢的图片就研究保存,研究什么?研究别人设计运用的元素,做了几段的分隔,你用这样的设计分隔在你的构思上会不会好看。接下来再看每个细节,你的入口要做成什么样子,你的窗框要做成什么样子,你看着效果图上面的风格,你需要做多少距离才可以形成那样的效果。人家那样的立面效果体块需要做成怎样的平面才有这样的造型效果。这就是“抄”,抄别人的设计思路,设计手法和设计风格。等自己抄成熟了以后,就可以再创新了。我的老板对我说,你看人家的设计,你得研究他的每个设计细节,可能你看着不起眼的一条线,起到的作用会很大,你ps好的话,你就把你认为不该有的东西p掉,再对比看看到底是别人初试设计好,还是你自己的再设计好,对比学习多了,就会找到门路了。
也就是说,平时我们说的搜集资料,不代表你的资料有1个T就证明你资料多了,而是应该你找到一张图,就研究这张图里面的建筑好在哪里,可能看十张图,都没有把一张图研究透彻得来的收获大。研究怎么研究?一是手绘,体会体块分隔,细节处理。二是推敲平面,人家这样的造型设计,那功能会是怎样的呢?平面会是怎样的呢?三,模型推敲,举一反三。我看了这个图,我喜欢这个设计方法,我能不能运用到我的设计当中?是不是我换一个造型这个细节的设计用上去一样好看?还是需要改变比例?
至于这个步骤,我也还在进行中,可能有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大家有好的方法一起共享,到时候我会一起贴出来的。想到的大概就有那么多,到时候我看看大家提的问题我再进行补充。
【软件辅助】
关于这个部分,我也走过一段弯路,一直到我快毕业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有点晚了。首先你得明确你今后要去什么样的设计院,还是学生的时候,很多人就是奔着什么软件先进去学什么软件,最后进入工作的时候,傻眼了,发现设计院用的软件根本和自己学的软件不是一码事。
现在大部分设计院用的软件还是天正+SU,也有些高端设计院会用revit,rhino。完全看你的设计风格还有你今后想进什么设计院。渲染一般是3Dmax和vray for su。
那我们上学的时候该如何取舍?我建议是练好su,学好vray for su,辅助ps去p效果图,就够了。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去学新的软件,用好一个软件,能表达出自己的设计,就可以了。
然后使用软件的习惯一定要系统,多去看看大神的建模习惯,有好的建模习惯好的话,做起事情来很快。
总之这个部分就是,专精一个软件,投入软件的时间不要太多,多放点时间到设计上。之前忘记说了,补上:
当我们看到一个建筑的时候,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其实不是画出来,也不是就看看而已,其实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用软件按自己的理解建一个出来,这样你才会知道,对于高层建筑,多少的尺度是合适的,底层建筑的尺寸又应该是多少。窗台高度,墙体厚度高度达到多少才能做出好看的建筑,总之就是对一个建筑的学习要多思考。
【设计书籍】
首先最最最推荐的是设计史,外建史,现代设计史,也就是说学校的课一定要好好的听,可能对设计没有太大帮助,但是学透彻以后,对设计的理解,对设计的理解会提高一个层次。
再来就是创新设计类的
《型和现代主义》
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同学看,会很有启发,主要都是文字叙述。
程大锦的《形式·空间·秩序》,非常适合高年级的同学看,因为都是图,低年级看可能领悟不了那么大,但是也可以作为工具书,随时翻翻。
还有一种鸡血类,就是看了以后有动力,有行动指南那种
袁牧的《建筑第一课》,对新生有很系统的指导,薄薄一本,十几分钟就看完了,但是值得看很久,也推荐了很多书目。
季元振的《建筑是什么》,给我们很客观的阐述了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看了以后可以对今后的建筑生涯有一定的了解。
还有作为设计学的学生,做设计其实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也就要求我们涉猎的范围要很广,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平时看看人文社科类的书目,都很有启发。以前还在读书的时候,甚至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每天看书看半个小时,看什么都行,武侠也可以,至少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从我考研的经历里面,我知道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是很对的。
总之,多看书,少睡觉,多读书,多看报!
【网络资料搜集】
首先要明确一点,网页一样是辅助,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消化理解。也就是说,你每天要逛的网站不需要多,精就好了。然后学会自己喜欢的设计就行了。
总之学建筑还是那句话,多思考,多琢磨,多看其实没多大用,主要还是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