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灰空间”是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常见策略,也有多样的空间类型性表达,可以说很多建筑师都做“灰空间”的梦,但是要说谁的梦做的最大,努维尔可能首当其冲。
阿拉伯文化中心
随着阿布扎比海上卢浮宫与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的建成,让.努维尔的设计又走到了新的高峰。努维尔作为2008年普奖的得主早已被大家熟知,挖掘努维尔的设计套路确实并不太容易,因为他一生寻求多变,也努力否定自己,不断寻找在地性的和文化性的表达。但是建筑师毕竟还是有自己的三板斧,而努维尔的几板斧常常并不体现在具体手法语言上,更多是一种对基地与文化的态度。很多大师的理念都是在不断完善、不断反思过程中成熟的,努维尔的作品也是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例如,努维尔从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开始成名,他从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性表皮尝试,直到今天的“马赛曲”大楼我们仍然能看到这些影子。
“灰空间”是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常见策略,也有多样的空间类型性表达,可以说很多建筑师都做“灰空间”的梦,但是要说谁的梦做的最大,努维尔可能首当其冲。因为别人的“灰空间”往往是建筑的丰富与拔高,是建筑主体的附庸风雅;而努维尔的“灰空间”则就是建筑自己,是建筑主体的自我宣泄。
本文通过笔者亲历的四座努维尔建成作品,探讨大师的超级“灰空间”世界。
01无尽之灰
会议中心鸟瞰视点
卢塞恩文化和会议中心是努维尔步入成熟的代表作品。会议中心位于瑞士历史文化名城卢塞恩市中心,地处卢塞恩湖的转角处,与老城区隔湖相望,西侧毗邻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卢塞恩火车站,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给会议中心提供了良好的设计基础。
邻水建筑往往会给建筑师很多施展的机会,特别是为了给水面或者对岸远景提供良好视点,很多建筑师都会在建筑体量上大做文章来丰富天际线。但是努维尔的设计并没有采取悉尼歌剧院式的自我凸显态度,而他使用了一贯常用的简约体量,这使得建筑融入周边建筑的城市肌理,建筑屋面延续了城市整体的水平天际线来映托周边的连绵雪山。
尊重老城市格局来进行全新建筑语言的创作,这是二战后欧洲老城改造发展的成熟策略,如果只是一味的延续街区格局和呼应城市,那就不会产生努维尔这样的大师了。努维尔尊重城市的同时采取了一个巧妙的自我价值实现,他将建筑屋面在沿湖的两侧进行了大面积悬挑,尖锐的大屋顶突出了建筑在城市中的特征,也使建筑的城市天际线消融在自然之中。由于当地规划与环保的限制,建筑不能大幅度伸入湖水之中,因此努维尔将水体引入到建筑的屋檐之下,屋檐与水体上下互动,形成了建筑室外的大型景观性“灰空间”。
设计打破了传统灰空间的过渡状态,形成了一种虚无的场所,若即若离,即无还有。一方面大屋顶的界定空间是建筑的外延,室外和室内自然过渡,加强进入建筑的仪式感;另一方面也是反向的框景,将周边自然景观纳入其中,让建筑与景观在视线中交融。这个大型灰空间打破了室内与室外、室外与自然的一系列限制,展现了无尽之灰。
这部分灰空间在城市尺度中形成了良好的建筑与自然互动,悬挑的大屋面也是建筑最大的视觉特征。但在近人尺度方面,由于建筑的屋顶过高,底部的灰空间景观设置过于单调,致使灰空间部分也缺少游客的驻留性与参与性,笔者觉得适当增加屋檐下建筑立面体量的空间变化,形成立体化的休憩空间,可能会加强灰空间的户外积极作用。
02流动之灰
艺术中心卫星照片
在卢塞恩文化和会议中心成功之后,努维尔又进行了一次相似的城市“灰空间”设计,这个项目就是2005年建成的马德里索非亚王后艺术中心扩建工程。索非亚王后艺术中心位于马德里中心城区,原有老馆是18世纪的古典建筑,新馆与老馆紧邻而连通建设。
由于场地在城市中比较局促,临街面也相对较少,因此整体建筑做不到卢塞恩文化中心那样的伸展状态。努维尔在这个设计中首先还是尊重城市的基本单元,通过简约的屋面囊括新建的基地,大屋面依然延续城市天际线,而新建筑对老馆体现了体量上的尊重。
艺术中心的大屋面设计与卢塞恩会议中心有“姊妹篇”的感觉,都力争使建筑融入城市体量之中,而在大屋檐下面创造巨大尺度的城市灰空间。由于不具备卢塞恩项目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良好视线,努维尔在这个项目的新老建筑之间挖掘了内庭院,同时创造了多层次的立体屋面平台空间,使游客能够在户外多楼层自由的游走,这也似乎弥补了卢塞恩文化中心在室外空间的互动性不足。内庭院与立体平台都被漂浮的大屋面覆盖,形成了流动之灰。
与卢塞恩的外向性城市灰空间相比,这个设计更多展示了内向性的院落灰空间。多层平台的立体游走,新老建筑的内院对话,大大增加了建筑空间的趣味性,也塑造了独特的城市观景平台。但是由于屋面的尺度巨大,同时街区尺度有限,致使建筑并没有很完整的远景视点,即使建筑下部处理一再削弱体量,但这个大屋顶还是显得在街区尺度中有些唐突。同时大屋顶为了营造灰空间而并没有设置很多实际功能,与卢塞恩中心巧妙的“灰”相比,这种为了“灰”而“灰”的态度确实有待商榷,当然这次的“无用灰”只能说是努维尔的牛刀小试,在未来的阿布扎比卢浮宫则更加“灰”的大胆、“灰”的浪费、也“灰”的更加梦幻。
03写意之灰
美术馆远景
本着不灰则已一灰到底的精神,努维尔同一时期从欧洲“灰”到了韩国,这次的项目是位于首尔的三星美术馆。三星美术馆位于首尔的核心地带,周边都是三星家族的私产,同时地势较高而具有良好的观景视线。三星美术馆共有三座风格迥异的建筑,分别由库哈斯、博塔和努维尔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组群建筑。
努维尔设计的2号馆位于台地之上,虽然与上述两座欧洲建筑的规模无法相比,但是努维尔依然采用了那一时期常用的水平屋面。由于体量相对较小,屋顶的尺度不足以达到惊人的室外天顶效果,因此努维尔这次加强了立面上的体量悬挑,盒子空间穿插于室内外,与大屋顶共同产生了丰富的室内外空间变化。
来到东亚的努维尔改变了在欧洲大开大合、一览无遗的灰空间策略,在这里尝试性的采用了东方园林游园式的空间思考,特别是2号馆结合地下室设置了下沉庭院,下沉庭院随着展览流线移步换景的展开,展现了静谧的隐世情调。建筑周边的挡土墙也采用了绿篱处理,结合建筑深灰色的锈蚀钢板,塑造了鲜明的东方写意文化韵味。努维尔这次的屋面处理采取了镂空玻璃方式,使灰空间更有一种含蓄意味,可以说是写意之灰。
这个项目由于没有远景视点,所以努维尔不再那么大胆张扬,而更多的是挖掘空间意境。但是大师似乎也是同一阶段的惯性思维,水平的大屋顶又再一次出现,与前两座欧洲建筑的尊重城市格局出发点不同,这里的水平线条与周边天际线似乎并无逻辑呼应。因此也让笔者感觉大屋顶与下部体量有些脱节,大屋顶在宏观尺度上削弱了建筑的空间变化感,如果屋面再适度在平面上产生变化,可能会有更加鲜明的视觉效果。而后努维尔可能也厌倦了这种屋面水平“灰”,开启了多种尝试,也形成了天马行空的梦境之灰。
04梦境之灰
萨迪亚特岛总平面图
努维尔这两年一直在建筑界的网站霸屏,很大程度来自于阿布扎比海上卢浮宫的落成。阿布扎比是阿联酋的首都,是石油起家的暴富城市,资金雄厚的海上卢浮宫与法国卢浮宫是真正的合作关系,定期会展示法国的展品。海上卢浮宫位于城市北部的萨迪亚特岛,而萨迪亚特岛是阿布扎比的文化之岛,由一系列大师联袂操刀完成,海上卢浮宫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率先落成的,而随后福斯特与盖里的两座建筑也开始兴建。
不差钱的阿布扎比让努维尔实现了很多曾经未完成的梦想。首先,在卢塞恩文化中心的最初阶段,努维尔就曾想过将建筑延伸湖中,但由于规范限制没有达成,但这一次的海上卢浮宫则彻底建在海中,使建筑位于海面之上;其次,努维尔在索菲亚王后中心塑造了新老交融的室外庭园,但是由于场地局促,致使内院空间有些捉襟见肘,而这一次在阿布扎比努维尔彻底放开,创造了尺度巨大的户外景园;最后,努维尔采用大屋顶的一贯套路就是屋顶简约而下部多变,这在三星美术馆已经开始成熟,但这一次在海上卢浮宫则走到极端,卢浮宫的底部展厅彻底被打碎成为多个小体块组合。可以说,海上卢浮宫是努维尔多年创作手段的集大成者,也是他很多空间理念最淋漓尽致的展现。
海上卢浮宫最大的亮点和精髓就是180米直径的室外穹顶,大穹顶漂浮在室外方盒子之上,形成了上下的对比,也展现出了相互的协调。而这一切仍然能看到前面作品的影子,可见大师们也是不断的前行,也是在积累中突破爆发。整体大穹顶覆盖了内庭院和大部分建筑体块,穹顶由多层结构和构造组成,提取了阿联酋地域的文化元素来丰富穹顶细部。光影通过屋顶照射到内部庭园,形成了梦幻般的景象,最终落成的海上卢浮宫是努维尔的终极灰空间,是他的梦境之灰。
海上卢浮宫是雄心勃勃的城市和野心昭昭的建筑师共同努力的成果,这让努维尔彻底成为造梦建筑师,也塑造了他的最大灰空间之梦,所以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05结语
对大师作品进行类型化和拆解性解析,能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大师们的思想根源,也能更快的提炼出大师设计语言的套路。从努维尔的作品更替我们也能看到他的不断精进成熟,可以说伟大的作品是热情与经验的积累,是最初的星星之火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
西方的现代建筑体系仍然在不断地自我完善,而努维尔是这个体系的继承者、超脱者甚至有时是叛逆者。西方的建筑大师往往到老年才炉火纯青,这是因为他们的创新要经过失败和总结,通过上述四个案例分析,我们也能看到这会有很长的过程。当然这也是现代建筑产生的最大价值,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超越自我,这就是努维尔的实践精神。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