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住建局在长沙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精心谋划、精准识别、精细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成效。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占地面积11.1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128户、3167人,耕地面积2558亩,林地面积10989亩。2014年,天华村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当时贫困人口312户、1242人,2016年整村脱贫出列。
农村危房改造是民生问题,安居才能乐业,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才能助力精准脱贫、长效脱贫。农村危房改造更是发展问题,农村住房安全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是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长沙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精心谋划、精准识别、精细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基本改造完成,托起一个个“安居梦”。
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位派驻在结对帮扶天华村的扶贫干部,在目睹了这片土地的蝶变,探寻了背后“温馨港”、“新婚屋”、“甘泉居”、“幸福院”的感人故事。
“温馨港”,让重病人士重燃希望
一栋新盖的农村小楼前,患有听力三级残疾和慢性病的彭孟军在逗两岁的小孙女,同样患有慢性病的妻子在房屋西侧池塘边空地喂食鸡鸭。24岁的儿子注射完胰岛素,在椅子上休息。
2018年前,彭孟军全家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盖的土砖屋里,透风漏雨,墙体开裂。家里本指望通过儿子改变命运,但造化弄人。儿子18岁时参军,半年后被发现患有Ⅰ型糖尿病,花费大额医疗费后仍无法治愈,被迫退伍回家,现每天仍需注射四次胰岛素。
正当全家万念俱灰时,村“两委”和驻村干部一次次上门开导,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轨迹。2017年,那座破旧的房子被纳入危房改造名单,并获取6万元补助金。没过多久,全家开心地住进新房,儿子顺利成家,小孙女健康降生,全家人美好生活的希望再次重燃。
“新婚屋”,让大龄光棍收获幸福
在长沙县北部山区的村落,1974年出生的段罗军曾是一名大龄光棍。这可能因为段罗军家里穷——连一处像样的住房都没有。
父亲早逝,母亲多病。段罗军为了便于照顾母亲,多年来只是在家附近打零工,积蓄不多,再加上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不高,虽一直有好心人给他介绍对象,但最后都没成功。
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2013年,政府将其旧房列入危房改造名单,实施拆旧建新,并帮助他争取到资金补助。令人欣喜的是,未等新房完工入住,段罗军便已成功娶妻生女。
“甘泉居”,让光荣军属近拥山泉
受地形地质影响,这片土地鲜有泉水。世代居住在天华村的村民大多选择在屋旁打井,地下水位高低则取决于雨天的数量。
居住在天华山北侧山脚的彭根树有一块自留地,距离老屋约800米远,旁边有一股泉水,长年不干涸,水清甘甜可口。
2011年,以前主动在家挑水的儿子外出就读,2013年在校参军。挑水的重活因此重新落到患有慢性病的彭根树身上。
为了让保家卫国的青年无后顾之忧,2015年,政府决定对彭根树那间破损严重的老屋实施重建,并补助4万元。在泉水旁的自留地上建起新房,近拥清甜山泉,今天的彭根树感到非常幸福。
“幸福院”,让耄耋老人安享晚年
彭建荣,常年在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做泥瓦工。在天华村,彭建荣是勤劳、踏实、肯干的模范,因为在家排行老四,几个姐姐均已外嫁,因此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四牛”。彭建荣的父亲已九旬高龄;其子不满20岁,正在读书;妻子很贤惠,但患有严重慢性病。全家老小此前蜗居在一间土砖屋内,外面下大雨,屋里就跟着下小雨。雨水长年冲刷土墙、浸泡地基,房屋主体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2016年,在工地干活的彭建荣遭遇意外,颈部以下脊椎受损。家中顶梁柱突然倒下,辛苦攒了多年的盖房钱基本用来治病及后期康复,但彭建荣仍落下肢体残疾。
2017年,政府决定改造彭建荣的土砖屋,并帮助他争取到8万元补助金。耄耋老人在晚年之际、重残汉子在康复之时住进“幸福院”,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农村危房改造事关人民群众住房问题,事关精准扶贫;对于危房户来说,住得安全舒心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也是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伟胜说,“接下来要一鼓作气,6月底全面完成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全市符合危改条件的对象‘应改尽改’。”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农村危房改造已成为脱贫攻坚战中效果最突出、群众最满意、人居环境改善最大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之一。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农村危房改造相关行业热点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