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阶段西安城市社会立体结构研究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4 15:20:25

[摘要] 第一章 绪论城市的出现与发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这漫长的

第一章 绪论

城市的出现与发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这漫长的时期,中国的城市化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1949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 10.6%。建国后,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城市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干预,再加上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以及无偿使用、按需分配的土地使用制度,导致中国的城市发展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城市化的进程也比较缓慢,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仅为17.9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领域进行了重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住房的市场化取代住房的单位制、土地的使用权也转变为有偿出让,中国的经济开始步入转型期,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1979—1996 年间,中国城市化水平由 17.92%增长到 30.48%,年均增长0.7 个百分点,是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城市化速度的 2.5 倍,是同时期世界城市化平均速度的 2 倍。1997—2006 年间,年均城市化增长更是高达 1.33%,到 2006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43.9%,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1]。
...........

第二章 基本概念辨析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概念辨析
伯恩(Bourne)提出了城市形态(urban form)和城市相互作用(urban interaction)两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将各个子系统整合成为城市系统[7]。冯健概括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和本质特征,认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在一定的经济、基本发展动力下,综合了人口变化、经济职能的分布变化、社会空间类型等要素而得到的复合型城市地域形式[8]。城市空间结构可划分为物质空间结构、经济空间结构和社会空间结构三类(图 2.1),分别研究城市的土地利用等经济布局、城市的商业和市场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9]。虽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内容包含多个方面,但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空间的社会属性,即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urban social spatialstructure)的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居住分化与社会区、居民意识与行为、城市内部社会场所感知、城市生活的社会基础、城市组织与生活领域、城市住宅、土地利用权力与管理、城市生活质量、城市社会背景与政治等[10]。其中,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与社会区域划分研究是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基础部分[11]。



2.2 国外文献综述
西方对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分析可以追溯到恩格斯对曼彻斯特社会阶层进行贫富划分[13]。早期对于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主要研究城市的土地利用,即运用景观学方法从外观上研究城市。此类研究虽然涉及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但其研究的仅仅是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果,而对于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的人类活动的本身并未涉及。如胡尔德(Hurd)和加尔平(Galpin)分别于1904 及1918 年针对城市扩展的形状和方向提出过自城市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推进和沿主要交通线呈放射状推进的看法,但由于他们对如何产生这种推进形式的内部机制分析不够深入,地域结构的模式不典型,所以没有形成一派学说[14]。纵观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国内学者研究观点.

第三章 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17
3.1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因子生态分析方法 ..........................17
3.2 数据分析..............18
3.3 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主要影响因子......................21
3.4 西安社会区类型划分....................27
第四章 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化分析.......................32
4.1 计划经济时期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机制 ..............32
4.2 不同时期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对比 ......................................34
第五章 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39

第五章 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

5.1 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动力因子
但由于内城中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较大,并且改造过程中要考虑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因此改造的过程较慢,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特征变化也较小;其次,除内城的历史街区外,在西安城区的其它区域还存在着大量历史遗迹,如城市东南部的大雁塔—曲江遗址,北郊的汉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城西的大唐西市等。随着城市的扩展,为防止对遗址的破坏,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开发这些遗址的经济、文化价值,政府和企业考虑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在大雁塔周围改造修建的大雁塔南、北广场及大唐不夜城;在曲江仿照古代建造的大唐芙蓉园;在大唐西市原址基础上修建的大唐西市博物馆等。这这些遗址的开发同时也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发展与改造,如带动房地产开发、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这些区域的社会空间结构特征。

5.2 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
根据默迪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通常是同心圆结构、扇形结构以及多核心团块状结构在物质空间上叠加的结果,并且并不仅仅是这三种结构的简单叠加,而是城市中的各种复杂作用而形成的结果[37]。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也基本遵循了这一规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基本呈圈层状向外扩散,并沿主要道路呈扇形向外发散,并且其间镶嵌有马赛克状的团块状区域分布(图 5.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对比 20 世纪 90 年代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大量外来人口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上,这正对应了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人口集聚增加的现实。另外,西安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动的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也促使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迁。加之政府的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政策的引导,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所提供的发展条件,以及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共同促成了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迁。

6.2 展望
西安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城市的外延扩张与内部更新每天都在进行,因此其社会空间结构在未来的时间里还将不断发生改变。如在空间扩展上,2002 年城市南部的长安县撤县设区,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向南扩张,加之西部大学城的设立,不仅加速了原有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改善了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条件,而且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大量高校的迁入为邻近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刺激了高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南部拥有大面积的农田,而且靠近秦岭生态保护区,处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城市向南的扩张将会受到一定的控制。
..........

参考文献(略)


城市规划论文,快速城市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