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图分类号:TU976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077-01 1 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筑不断建设的情况下,在功
中图分类号:TU9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077-01
1 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筑不断建设的情况下,在功能以及美观方面要求下,更多建筑以塑料化纤制品以及木材等制品进行装修。对于这部分装修材料来说,虽然具有较强的美观性,但如果发生火灾,则将在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热以及有毒烟气,并使人中毒、窒息死亡。对此,就需要能够做好建筑防排烟系统现场检测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2 防排烟设施存在问题
2.1 防烟加压系统
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部分建筑存在楼梯间对前室进行合用的情况,并没有对送风系统进行独立的设置。在以独立方式对系统进行应用时,也没有在通向合用前室直缝管位置上对自动调节装置进行设置,并不能够对合同前室同防烟间的压差要求进行满足。
2.2 机械排烟系统
在检查中发现,存在共用通风系统以及机械排烟系统、且没有对安全可靠措施进行应用的情况。经过对一栋高层建筑地下车库进行验收时发现,机械排烟管道同该地下汽车库排风管道存在相互连通的情况,当火灾情况发生时,排烟风机将启动,而该管道防火阀则不能够自动关闭,且排风口以及排烟口也不能够对联动切换方式进行实现。对于不具备自然送风防火分区的设施,也没有做好进风系统的设置,有的系统虽然对进风系统进行了设置,但在进风量方面还存在不能够对排烟量进行满足的情况。
2.3 排烟口设置不当
在对一高层建筑走道进行验收时发现,该走道进行了吊顶方面处理,并在走道隔墙位置对排烟口进行设置。对于该种设计方式来说,在火灾情况发生时并不能够对排气目标进行实现。在消防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需要在顶棚墙面以及顶棚上对排烟口进行设置,并保证同附近走向边缘间的水平距离应当控制在1.5m以内,而现实情况却不能够对该要求进行满足。
2.4 防火分隔措施存在问题
该类问题在现今建筑中也较为普遍,如送风机房没有对甲级防火门进行设置,机房同其他房间孔洞没有使用阻燃材料做好填充等等,甚至有建筑没有对排烟机房进行设置,也对排烟系统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 问题处理措施
3.1 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建筑防排烟系统来说,其在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能够对建筑的设计施工水平进行提升。而要想对该目标进行实现,就需要做好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通过集中培训以及自学等方式的应用做好消防知识的学习,以此获得业务技术水平以及施工技能的提升。就目前来说,各地都已经在消防协会的基础上对消防培训学校进行了建立,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邀请具有丰富施工经验以及学术水平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此获得从业人员水平的提升。
3.2 强化资质管理
作为建筑消防机构以及主管部门,需要积极强化建筑消防设施以及保养的资质管理工作,通过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定期做好消防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消防设施检测工作的考核以及抽查,对优胜劣汰的机制进行形成。对于在消防验收以及检查工作中所发现的弄虚作假、保养不善、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导致的火灾事故出现情况,需要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将其清除出中介市场。同时,作为建设主管部门,也需要能够充分联系市场情况对消防设置保养定额标准进行制定。通过对该项工作市场透明度进行增加的方式避免恶意竞争问题出现。此外,也需要对科学、统一的维护保养技术标准进行制定,使其能够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以及运行状态情况进行准确反映,以此对消防设施的安全运行作出保障。
3.3 实行安全责任制
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消防设施管理责任制进行建立健全,对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起到积极的规范作用:第一,要做好责任人的明确,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是单位的法人代表,而分管领导则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将消防设施运行的负责人作为消防安全管理人;第二,要做好责任书的签订,保证逐层、逐级落实,做好相关奖惩措施的明确,在奖优罚劣的基础上保证消防设置维护工作能够得到积极的落实。
3.4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做好消防监督可以说是对消防设施完整性进行保证的重要手段,作为消防机构监督重点,当地消防机构需要能够充分联系《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做好不同各单位消防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并将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作为该项工作开展中的重点内容,而自动消防联动控制、消防水池以及消防水泵等更是该项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同时,要做好消防设施专业检测制度的实行,每一年都需要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做好自动消防设施的检测,对于消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需要指派专人开展工作,在做好全程督查、跟踪的基础上实现对问题故障的及时排除,以此保证其运行的正常性以及稳定。对于拒不整改的场所或者单位,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行政处罚处理。
4 结束语
防排烟是现今建筑消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能够做好存在问题的积极把握,并通过针对性措施的应用做好处理,以此保障系统的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