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理解BIM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2 19:54:57

[摘要] BIM是模型,是技术还是什幺?怎样才能 更好的理解BIM 呢?从以下几个层次能否给您一个答案或者方向呢? 第一个层面 ——原理。它是B

BIM是模型,是技术还是什幺?怎样才能 更好的理解BIM 呢?从以下几个层次能否给您一个答案或者方向呢?

第一个层面 ——原理。它是BIM最原始的理想与原则。从查理·伊斯特曼发表第一篇关于今天我们所说的 BIM理论 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他在描述的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BIM所依赖的原始理论。那时候个人计算机尚未面世,所有理论都是书本上和实验室里面的。但正是这些思想体系构成了几十年来相关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他曾经作出如下描述:“……在一个数据库化的模型上操作,得到平、立、剖和透视图;对该模型的一处进行修改,在所有反映该处的所有图纸都会得到自动地、立刻地更新……”。后来被人们不断沿着他的方向,加入“追求数据共享、互相衔接、数据在建筑生命全过程应用”等的理想。这一系列的理想和基本原理,在过去几十年和现在,甚至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没有可能完全实现。但它们一直是行业研究的方向,以及软件开产品开发的依据。

第二个层面 ——方法论。为了达到理想就要建立一系列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其实,过去的十几、二十年时间里,人们一直都在进行研究。曾经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被提出和被进行实验。很多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也有些方法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例如在为了达到建筑生命各阶段的共享数据,就要有个各种BIM软件工具都能进行数据转换的平台和标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就是这样一个标准,它是由buildingSMART来组织开发的。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公共的信息模型标准,无论哪个软件厂商有自己的平台体系、软件格式,你最终都能输出你的模型到这个平台格式。如果真能这样做的话,你的IFC格式模型谁拿来都可以继续做下去,有点类似于二维的图形文件,很多软件便可以打开它。三维信息模型更复杂,共享不是很容易,但那个就是它的平台。另外有个“单一模型”的提法, 即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以及开发商等大家共同在一个BIM文件上工作,已达到从始至终的数据共享。但它在经过一段的实践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目前“单一模型”已经不再是BIM实践的方法论中的一员了。其它如BIM的国家标准、各种各样的规划、战略计划都属于第二层面的范畴。

第三个层面—— 管理。即经营、管理、政策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它们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或者是行业内部的。理解上面那个失败的例子即“单一建筑模型”,就会知道: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明。那幺如何将理论方法在实际的经营当中实现,就是个商业、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企业无论大小,在决定应用BIM时,都会碰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与企业原有经营模式和相关法律规定有关的,甚至是冲突的、矛盾的。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矛盾,是每个BIM应用企业,在具体实施之前要考虑的问题。具体地说不管是一个BIM项目,还是一个企业的BIM应用,都需要制定一个“BIM实施战略”。因为BIM的应用从本质上看,是对企业现有经营模式的改变,比如费用问题、合同问题、工期问题、人员管理,将来文件共享有没有法律上的规定的问题、与现行的政策的问题等等,战略与管理是这个层面需解决的问题。

在美国,联邦政府层级就有如总务署、国防部、陆军、海军、退伍军人部等部门都有自己的BIM研究与执行部门和相关标准。在地方政府级别,诸如得克萨斯州、俄亥俄州和其它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早已把BIM作为建筑项目的必要条件,参与相关项目者必须应用BIM。在高等教育领域,很多大学都设有BIM相关课程,有些甚至有专门的BIM研究组。

第四个层面 ——实施。这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层面,即BIM项目的管理和技术工具的应用。比如一个BIM项目,团队成员构成、培训、责任分工以及软件平台的选择都需要研究。不论是单一行业的BIM应用项目,还是IPD等跨行业的BIM项目,人员构成及协作方式都与传统做法不同。针对不同特点的BIM项目,它的管理模式也会不尽相同。同一个BIM项目,在每个行业内部(如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都有相应的BIM管理措施。

从以上的四个层面是否给您 更好的理解BIM 有了新的启示呢?其实,大部分与BIM相关的人们的工作大多只与一到两个层面的议题相关。如一个设计企业的项目负责人,他所接触的 BIM相关问题 基本在第四层面上。而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在BIM应用上考虑更多的是第三层面的议题,或许加上一些第四层面的问题。

理解,更好,BIM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