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笔者经常接到很多新入BIM圈的朋友一些问题,其中一大部分是对BIM技术的一些介绍,其实这类文章之前笔者已经写过很多了,真的不想再重
近期笔者经常接到很多新入BIM圈的朋友一些问题,其中一大部分是对BIM技术的一些介绍,其实这类文章之前笔者已经写过很多了,真的不想再重复说了,这里至于说那些概念性的东西不想赘述,就说说 我对BIM的介绍 吧。
欧美学术界结合产业界自六十年代面向对象理论与技术在信息科技领域中发展后,开始兴起面向对象技术来描述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从创建、组织、使用、维护等的信息交换与传输应用,这些年产品信息模型已可达普及应用的成熟阶段,并纳入国际标准的标准规范,奠定了描述建筑生命周期信息模型的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查尔斯伊士曼在八十年代出版《Building Product Models》详细介绍建筑组件信息模型的组织原理、信息建模概念、ISO-STEP、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等,这本书展开了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概念。接着,Autodesk副总裁菲尔伯恩斯坦开始使用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此术语来阐述ACE相关产品的功能设计理念;建筑产业分析师杰里莱瑟灵提出标准化信息交换格式,促成绘图软件大厂Autodesk、Bentley Systems、Graphisoft三家公司率先将BIM概念与技术导入软件中,使软件工具的间可交换信息及互操作。
BIM指的是在建筑工程设施生命周期中,建立与维护建筑设施产品过程中信息数字化及工具应用的技术,也就是说利用计算机仿真,协助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的各项管理及工程作业的新技术、新概念与新方法。BIM广义来说可以是指一个产品,描述一个建筑物的数字化3D模型,涵盖形与意的结构化的数据集,而称的建筑信息模型;也可视为一项活动,建立一个建筑信息模型的行为,有人称的为建筑信息建模,也可以是一套系统,若建筑产业导入BIM就像在执行一套新的商务系统模式,可称的建筑信息管理。建筑工程规模大参与的各项专业较为多元,因此分工相对较细,容易造成界面太多导致沟通不良信息不连续甚至信息传递不足,利用BIM概念与技术为可视化与信息传递与共享,可以提升公共工程质量、减少错误变更的成本浪费、有效的缩短工期、跨专业的整合及沟通接口的管理。
上述内容就是 我对BIM的介绍 ,希望大家能够满意。其实概念性的东西我不想说太多,现在无论是网络还是其他媒介对于BIM概念的介绍太多了,笔者这里就像说说如果有人问我BIM是什幺的时候,我想我会这样去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