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这片校园是国立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杭州象山的新校园,做为其建筑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这片校园是国立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杭州象山的新校园,做为其建筑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实验加工中心、基础教学部使用,五百多名教师和五千多名本科与研究生在这里教学、学习与生活。
2000年,学院没有选择进入中国时下流行的政府组建的大学院区,而是选址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部边缘,儘管这里暂时会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但学院的教授、艺术家与参与选址的建筑师共同认为,依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建筑选址时,环境中的山水甚至比建筑更加重要。
↗ 建筑师王澍设计之杭州新美术学院
建筑师王澍在象山新校园的建造中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主张。如何在迅速丧失地域文化的中国城市重建有地域根源的场所结构,如何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共存的建筑範式活用在今天的现实,如何利用大学校园的建造规模探索一种当代中国本土新的城市营造模式。
↗ 建筑师王澍在杭州新美术学院
回望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象山新校园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敏感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緻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的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
那些校园建筑因此不是孤立的设计出来,而是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思考中显现出来。在中国的建筑传统中,这样的建筑被称为「园林」。这个词无法用西语的「花园」去翻译,它特指「自然」被置入「城市」,而城市建筑因此发生某种质变,呈现为半建筑半自然的形态。
如果「自然」是一端,建筑师思考的另一端就是「城市」,一系列似乎在等待某种事件突发的小场所,似乎有点散漫,甚至没有一个严格的结构,但真正的生活才可能在这里放鬆的发生。
建筑产生了檐下、洞内、飞道、屋顶下沉院落、屋顶平台、树下、田间、河边等多样性的教学交流空间,在这里,学院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自由。
在象山新校园中,所有的建筑都以这座「象山」为最重要的思考与观看的对象。每个建筑都如同一个中国字,它们都呈现出面对象山的某种指向性,而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同样重要,是人们在漫游时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青山的位置。
面对当下中国城市的大规模拆毁重建现象,超过700万片不同年代的旧砖瓦被从浙江全省的拆房现场回收到象山新校园,这些可能被当做垃圾对待的东西被在这里循环利用,并有效控制了造价,重新演绎了中国本土可持续性的建造传统。
象山新校园或许是中国传统与现实激烈冲突中诞生的另一种「乌托邦」,30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的沉浸在中国南方平缓的山水之间,这里流动着5000个艺术学子的青春、激情、沉思与梦想,昭示着一条通往人们内心深处的返乡之路。
>>相关资讯
设计案名称:Xiangshan Campus, China Academy of Art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杭州新美术学院)
设计案位置::Hangzhou, China 杭州,转塘镇,象山,中国
建筑师:王澍+陆文宇 | 业余建筑工作室 | Amateur Architecture Studio &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营造研究中心
用地面积:约400亩
建筑面积:约150000平方米
设计範围: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设计时间:2001.4-2002.9;2004.6-2006.6
施工时间:2003.6-2007.10;2005.6-2007.9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局部钢结构,砖砌填充墙
主要材料:竹模板混凝土,回收旧砖瓦,本地杉木,竹,钢
>>相关图片
↗ 建筑师王澍设计之杭州新美术学院
↗ 建筑师王澍在杭州新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