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奇 – 建筑作为柯比意的画布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0 18:48:36

[摘要] 作者:徐岩奇「朝闻道夕死可矣」,亲历柯比意的建筑,心中无比震撼,想一想只有这句话足以形容,数年前的旅行经验,常常还是清楚的环绕

作者:徐岩奇

「朝闻道夕死可矣」,亲历柯比意的建筑,心中无比震撼,想一想只有这句话足以形容,数年前的旅行经验,常常还是清楚的环绕在记忆中。

「当 建筑师的梦想,在死前就是要看柯比意的建筑。」恰巧遇到两位从英国也来宏香朝圣的建筑师,很满足的这样聊起。从全世界来到宏香教堂络绎不绝,这个地方真是 无可取代的建筑中心。再怎幺困难,也要到法瑞边境,巴塞尔附近这个小镇;要到这里的确很困难,颠簸了很久还差点迷路,真是考验决心。2006年我跟着施植 明老师、筑生杨舒斐,及ㄧ群狂热份子而来,这趟朝圣之旅永生难忘。我不断的自问自答,因为部分问题很难有明确的答案。

这让我回忆起,在 中原大四时随德国老师 Pr. Dr. Arin 学习有机建筑,学习过程必须也常把五个现代建筑要素反覆操练,因此自认为对柯比意(Le Corbusier)很熟习。其中 Pr. Dr. Arin 的设计课,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之一,是不断修改图面中的柱子,把柱子从边界挪进来,后来我才明白,这叫做独立柱与自由平面,这就是「空间」。但有关柯比意的 书籍仍然有限;建筑书籍上的照片多是黑白的,加上喜爱欣赏安藤忠雄的作品缘故,一直误以为柯比意的作品就是黑白的,或没发现其作品中颜色的角色非常重要。

国内评论柯比意作品的文章有限,部分还得透过国外杂誌,或透过日本建筑师的作品的演绎。我会留意有关柯比意所有的资讯,藤森照信的书上 这样写着,1929年一位日本的建筑先行者前川国男就很疯狂:「刚自东京帝大毕业的前川国男,毕业隔天就打包坐火车,经西伯利亚到巴黎柯比意的事务所工 作。」有这幺狂热建筑前辈,难怪当代日本建筑实力可观。后继安藤忠雄,言必称柯比意,他演绎混凝土的黑白、光影及空间,但把颜色要素除去了。拘束的日本民 族性,也只选择把柯比意阐释了一半;西方的世界比较完整,其建筑多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在空间中。让我这个一直凭空想像的学习者,现场亲历柯比意的建筑时,第 一时间真是震惊不已。喔!原来柯比意建筑中色彩的角色真重要,色彩是与光线相互演译的。这与透过建筑书籍,辗转方式认识的柯比意,落差不小。不像欧洲人体 验的柯比意,柯比意的建筑彷彿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我回国后,逢人就说:快去柯比意建筑朝圣吧!

柯比意的背景是个钟錶师傅之子,先学习 画作,并没有接受正规的学院派建筑教育,所以摆脱当时传统教育的束缚。柯比意在「迈向建筑」书上,鼓吹「建筑或革命」,其对象就是布杂教育。柯比意没有接 受学院的建筑教育,而是以当学徒方式学习建筑,向 Peter Behrens 与 Auguste Perret 多位大师学习。他开始执业后,建筑创作的起始点,常来自于绘画,他本身就是一位很杰出纯粹主义派画家,作画风格受到当时立体派、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因此可 以看到很多其作画照片,因此柯比意的建筑作品,的确看到连结绘画的脉络。

假设柯比意把建筑元素中的墙、天花板等当作他的画布,空间中出 现一序列的色块就是他具体的应用;亲历参观这几个作品时,当下想像我也是个画家的话,如何处理这些画面。早期的作品如1932年 Villa Savoye 运用粉色系色块,抽象的图鸦出现在1955年宏香教堂(Ronchamp Church)的彩色玻璃或门片上,1962年拉图黑特修道院,透过三原色的表现。原本是黑白的画面一经涂鸦,空间立刻加分,且产生奇妙的感受。柯比意在 墙、天花等元素,部分出现色彩。我猜这些色块应该是柯比意亲临现场,以绘画观点请营造厂协助施作,或部分亲自涂鸦的结果。


↗ Notre Dame du Haut, Ronchamp | 宏香教堂(可译为廊香教堂)内部


↗ Notre Dame du Haut, Ronchamp | 宏香教堂小祷告室上方的光井

再 者,柯比意建筑中常见光的运用,色彩通常又伴随着出现;粗旷质感在宏香教堂时透过喷浆,之后多透过清水混凝土表现。光、色彩与粗旷质感之间的极大反差与对 比,反覆出现。柯比意的教堂作品,提供他实验光在空间中的各种可能,但如果没有色彩,一切就如教科书上的照片,只有黑白的世界,就差多了。他运用反差,在 从很暗的背景中出现光的元素。当光出现时,在间节奏转换处,或光源处出现色彩,效果非常震撼及立体。色彩与光线是最经济的创作题材,不断尝试越加成熟,在 拉图黑特修道院案(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到达高峰。


↗ 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 | 拉图黑特修道院


↗ 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 | 拉图黑特修道院礼拜堂一角

柯 比意面对两次大战后欧陆贫穷的社会,低工程预算的挑战,选择清水混凝土不加修饰最经济。拆模后混凝土的质感,成为粗矿主义表现的方式,但过于失控的施工品 质,相信建筑师也很无奈。部分的质感是柯比意透过模板刻意设计的,像马赛公寓独立柱的模板;但部分则应归咎为品质失控,像拉图黑特修道院(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的成果。施工品质认定在验收过程,要说服业主接受最为困难。但柯比意巧妙运用色彩,化腐朽为神奇,粗糙的混凝土与色彩光谱粒子间的对 比,显得非常戏剧化。业主接受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关键在于整体的效果具有说服力,因此可以忽略瑕疵的问题,但我猜当时的争论应该还是很大的。据施植明老师 说,在哈佛的卡本特艺术中心也出现类似问题,当时美国人受不了清水混凝土的说法。如同现今我们使用清水混凝土最大的困难,在于验收的标準。


↗ Unite d’Habitation of Firminy | 费米尼版的马赛公寓

早 期柯比意的作品偏爱几何型体,运用几何形体表现在自然中,也是运用对比与反差的手法。但宏香出现自由形体,令很多人震惊不解,质疑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我 猜他应该受汉斯夏隆、高地有机建筑,运用自由形体创作方式的影响,但无碍于他的大胆表现。例如宏香墙顶那道细细的光线,撑起厚重的屋顶天花等手法;墙厚从 0.5到3.7公尺,光线透过喇叭口进入室内,玻璃中的涂鸦彩绘呈现原始童趣为焦点,当然墙如果太薄,效果也会打折。运用对比与反差的手法,胆识必须够 大,暗VS.亮、粗旷VS.细腻。

柯比意建筑具可学习发展,很多建筑师从中继承。例如安藤忠雄选择清水混凝土,但发展成为光滑细緻的工 法,却非常昂贵;光是模板将近为一般模板单价的十倍。与柯比意使用清水混凝土的初衷,为了便宜,并不ㄧ样。欧陆建筑师继承的方式就不ㄧ样了,充满丰富颜色 与更多想像。如果柯比意建筑中那种粗旷的质感不见了,就真的不太像柯比意的建筑了。柯比意在1960设计直至2006年底才完工,在费米尼的教堂 Sanit Pierre de Firminy-Vert,在柯比意过世多年后由昔日负责此案的建筑师重新接手完成,清水混凝土变成光滑细緻,恐怕柯比意在世的话会摇头。透过笔触还是分 辨得出来真伪,虽然这套图完成于柯比意过逝前,但毕竟无法亲临现场,还是有差别。粗旷、稍微失控的质感,比较像柯比意的抽象绘画,具有想像力。


↗ Eglise Saint-Pierre de Firminy | 法国费米尼的圣皮耶教堂


↗ 费米尼青少年之家的色彩

柯 比意的作品多完成于困顿的环境,但至今仍然震撼,表现建筑本质,而非炫耀财富,用「简单」叫人感动。对照当代争议性的作品,几乎都非常烧钱,更说明了建筑 是经济下的产物、饱暖思淫慾的成果。透过建筑炫耀财富,这与古典精神并无两样。当代建筑重形式口味,表现空间力量者有限,柯比意的空间仍是我最深刻的体 验。不断的自问自答:建筑的本质是什幺?本质思维是最难抄袭的,凡夫俗子只能抄袭形式。

日本人疯柯比意出了名,2007年去日本旅行,无意间在书摊发现了一本杂誌Casa BRUTUS(2007/04月份),乃是给常民看的建筑杂誌,内容载了柯比意建筑朝圣路线,比我曾走过的路线更多,甚至介绍到了马丁峡,就是当年柯比意的海边工作室,及不幸溺水死亡的地方,鼓励日本人去凭弔。台湾的建筑教育不再谈柯比意?惊讶台湾的建筑教育把柯比意当作古人!在每个人都急着想当大师的年代,忍不住想说:「快去柯比意建筑朝圣吧!」

徐岩奇建筑师, 建改社实务组召集人

>>相关讨论
::徐岩奇 – 建筑作为柯比意的画布::

>>相关图片


↗ 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 | 拉图黑特修道小祷告室


↗ 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 | 拉图黑特修道院 清水混凝土极为粗糙到有些施工不良


↗ Notre Dame du Haut, Ronchamp | 宏香教堂喇叭口的涂鸦


↗ Notre Dame du Haut, Ronchamp | 宏香教堂喇叭口的涂鸦2

画布,建筑,徐岩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