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九江市大力挖掘和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历史文化街区从2017年的2片增加到8片,历史建筑增加至126处。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来到“浔阳”江头,在“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琵琶声中触景生情,写下脍炙人口的长诗——《琵琶行》。自此,浔阳、柴桑、江州等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就镌刻在了古城百姓的记忆中。
九江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最北部,集“大江、大湖、名山、名城”于一身,有5000年文明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九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先行,建章立制高位统筹
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九江名城保护规划和申报国家名城文本项目负责人王玲玲介绍,九江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益于其五大价值:中国古代及近代长江中下游政治军事重镇;中国古代水运交通枢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中国首批开埠长江内河口岸,江西近代社会转型先行地;中国“天人合一”理念代表地,山水文化和宋明理学重要发祥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沃土,红色革命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九江市大力挖掘和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及街区的保护规划编制和街区综合环境提升、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及挂牌等工作,以严格的保护措施助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20年,九江市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承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保护、传承工作,并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增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科。2021年5月,新设立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全力协调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保护工作。
2019年8月,制定发布了《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后来又相继出台了《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九江市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对名城保护的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进行了界定,弥补了长期以来地方名城保护立法的不足。
自2018年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以来,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九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建成区内4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等,让保护工作既有总规引领又有详规细化,确保护得准、护得好。
以用促保,留住百姓身边的烟火气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要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力度。此后,九江市持续加强历史文化资源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历史文化街区从2017年的2片增加到8片,历史建筑增加至126处。
以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这个因纪念东晋名臣庾亮而得名的街区,展现了九江自古代至当代的城市发展连续、拼贴的特点。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位于浔阳区甘棠街道和湓浦街道交界处,北起甘棠南路天主教堂,南至和中广场,全长约630米。保护提升内容包括历史建筑修复、广场建设、立面改造、街心花园、路面改造、地下管网改造等,共改造人行道广场地面约2.4万平方米,其中包含儒励女中广场、修道院广场、市政府汽车队广场、街心花园等重要节点。
“在规划中,我们针对不同空间特征,提出公共空间‘织补’、更新单元分类引导、公共建筑先行等不同实施模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兰伟杰介绍说,在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过程中,九江市突出公共空间优先、适度整治沿街立面的思路。通过拆除少量不协调建筑,亮出文物,形成多片小型开放空间,极大提升了街区的环境品质和文化品位,重点改善首层立面和步行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
车多、人多、路窄,是周围居民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在改造过程中,九江市通过多种形式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通过取消路边停车、优化道路断面、设施带增加非机动车停车区、学校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即停即走区域、学校出入口设置智慧探头及屏幕等“组合拳”式措施,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守住文脉,在触摸历史中拥抱未来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即组织贯彻落实。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重点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各项工作,推动形成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国一盘棋的工作局面。(中国建设报)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守住历史文脉,九江历史名城保护留住百姓身边的烟火气”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会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热点资讯,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