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强集聚效应

来源:建筑界编辑:林玲玲发布时间:2022-02-14 10:14:00

[摘要] 随着集聚效应的增强,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大城市跟周边的中小城市、农村之间的都市圈内部的紧密联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通常讲的经济增长的来源就是两个:第一,生产要素积累;第二,经济效率提高。从生产要素积累的角度来讲,当前中国的出生率下降明显;城市面积,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扩张得非常大了;再看资金,从宏观来讲,现在中国并不缺钱,尤其在货币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所以,中国接下来的经济增长如果靠生产要素的积累,这个动能是不足了。

  讲到结构效应,最重要的一个结构效应其实就是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结构效应,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的结构效应,还有一些区域的结构性效应。在这个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包括人往哪里流动,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土地配置到哪里,可以最大化地产出;资本往哪里配置,能够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性就非常清楚了。

  为什么现在把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提高到这样一个高的地位?主要原因来自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什么样的阶段?主流的表述是,在工业化后期;但是从经济指标可以看到,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和在就业中所占的比重都已经超过制造业了――而这又是在我们经济长期以来比较重视制造业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果我们和世界各国横向比较,尤其是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在历史同期相比较,我们今天服务业在GDP和就业当中所占的比重,都要低10个百分点左右。换言之,如果不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相对忽视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经济很早就应该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了。

  那么,当经济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那就是集聚效应会比以前变得更加重要。这个集聚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如果单体去看一个城市会发现,服务经济范围就很广了――包括消费型服务业,如医疗、教育;也包括生产型服务业,如科技、创新、文化――它在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特别高,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这样一来,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来讲,如果压制了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实际上就压制了这个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压制了创新的发展。

  另一方面,集聚效应体现在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上:当集聚效应不是那么强的时候,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经济相对来说是独立的,没有那么多的互动;但中国经济到了现在这个阶段,随着集聚效应的增强,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大城市跟周边的中小城市、农村之间的都市圈内部的紧密联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在集聚效应变得更强的情况下,通过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增长动力,优化我们经济的结构,就到了必须要破题的一个阶段。

  具体来讲,它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对消费有什么影响呢?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我自己的研究,可以展现出一个结果:对就业肯定是促进的。比如,中国今天整个劳动力市场,越是大规模的城市,失业率越低,劳动力短缺现象越严重。包括给农民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生活消费性服务业里,就大量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相对来讲,我们的短板其实是在服务消费。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对于吃、穿、用产品的消费,已经到了接近饱和的阶段;但是相对来说,医疗、教育、文化的消费仍然是短板。而这些消费需要面对面地来进行生产和消费――因为服务业的特性是“不可贸易品”。这样一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于改变我们的消费不足状态、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和结构调整、克服经济发展的传统困境――投资比重比较高而消费比重比较低――是有好处的。

  关于未来要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问题,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劳动力一定是流动到收入更高的地方去,如果让劳动力流动到收入更高的地方,就有助于提高他的收入水平。那么中国哪里是收入高的?哪里是大家用脚投票去的地方呢?那就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从全国范围来讲,就是几个发展优势比较强的城市群,特别是沿海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大家用脚投票到那边就业和居住的地方。

  所以,如果说结构性因素还要做排序的话,可能毫无争议排第一的就是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作者陆铭,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强集聚效应”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会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热点资讯,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都市圈发展,城市群发展,集聚效应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