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湾区书城正式开工日前正式开工,该项目与宝安中心区中央绿轴另一侧方形建筑宝安区图书馆、宝安青少年宫相互呼应,形成“天圆地方”整体格局,构成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生活空间。
2021年12月18日
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
湾区书城正式开工
其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书城文化综合体
湾区书城位于宝安中心区中央绿轴东侧
因其双玉盘的设计理念
被称为“湾区之眼”
项目占地6.6万平方米,首创书城与民俗馆相结合的模式,高度12米,地上、地下各两层。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计划于2024年12月竣工,2025年开业,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举办文化活动超过800场次,年均接待读者超过1000万人次。
空间包括主题书店、湾区民俗馆、策展空间、文化交流平台、公共阅读、亲子活动体验、剧场等,打造集知识成长、文化发布、艺文展演、科创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式多元文化服务平台。
湾区书城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前海城市新中心,宝安中心区中央绿轴东侧,是深圳建设“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重点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市重大文体惠民工程。
该项目与宝安中心区中央绿轴另一侧方形建筑宝安区图书馆、宝安青少年宫相互呼应,形成“天圆地方”整体格局,构成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生活空间,为市民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01
把建筑敞开,建筑就是城市
深圳书城湾区城(含湾区民俗馆)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全国最大的书城。在这个开放的城市客厅,为了不让新增建筑成为人们穿越其中的羁绊,项目运用“把建筑敞开”的设计策略,保证人们在公园中的漫步路线不被建筑打断。在这里,建筑就是城市,而城市被装进了自然。
作为具有新概念的“下一代书城”,深圳书城湾区城(含湾区民俗馆)的设计在建筑的城市意义方面进行了更多思考。
地铁站点的地下通道网延伸到了滨海客厅的地下,形成大面积地下活动空间。
湾区书城超过74%的建筑面积为地下建筑,满足了连接地下通道网络与城市漫步的需求。
开敞式设计让文化活动不局限于封闭的建筑空间中,将地上地下空间相连,使逛书城的体验可以在室内外自由切换。
这些全天候城市通廊也让建筑不再只是一个书城:书城营业结束后,城市体验不打烊。
02
“曲水流觞”中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建筑内部空间借鉴“曲水流觞”的形式将游览路径串联起来,形式丰富的楼梯与坡道可被视作“书山”与“玉带”,共同形成了多元有趣的公共空间。
文化的乐趣因分享放大,因此项目十分注重建筑对于社交的作用。而社交方式在今天更为多元:拍照分享、亲子互动、呼朋引伴体验文化带来的乐趣最为酣畅。单纯的阅读空间中,也根据不同文化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细致设计:亲子空间、活动空间、独处空间、打卡拍照空间……
书城中设有海外图书版块以及港、澳、台地区专门的售书空间,在与世界连通、丰富视野的同时,对于血浓于水的同宗同源中华文化也需加强相互了解。
湾区民俗馆的落成将填补深圳相关类型公共建筑的空缺。民俗文化是一种活动文化,需要由人来传承。湾区民俗馆将着重围绕岭南区域的民俗文化展开体验活动,让人们在体验中学习,增强大湾区的文化认同。
这座融于城市的建筑,功能高度复合。除去书城和民俗馆,还加入了商业、策展、小剧场以及创意文化项目配套等。建筑作为多种功能的集合体,自身也形成了一个“微型城市”。
03
建筑屋面即是“城市地毯”
建筑的屋面绿化如同一块块“掀起的绿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轴公园的绿地。
地上景观搭配地下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同时调节了场地微气候,降低了建筑能耗损耗。依托大面积雨水回收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绿色建筑的标杆。
如此全新模式下的“新一代书城”,引领了未来的文化与商业新趋势,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文化与生活的关系,将带给粤港澳大湾区市民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
从建筑中跳脱出来俯瞰整个宝安中轴公园,湾区书城与民俗馆的形体呈两个圆形矗立其上,仿佛两个温润的玉盘,与轴线对面的两个方形建筑(宝安图书馆、宝安青少年宫)相呼应。遵循着天圆地方的古老东方规划哲学,巧妙地迎合了中轴对称法则且加以均衡。“湾区之眼”的称号呼之欲出!
人们享受完文化盛宴,出来直接汇入前海地下连廊,从欢乐港湾的地下通廊上到地面,一片宽广的西深圳海景尽在眼前。(青年建筑)
以上就是建筑界建筑频道为您带来的“深圳又添一新地标,湾区书城正式开工建设”的内容,建筑界建筑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优秀建筑案例,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