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双城交通与产业,成渝双城经济圈进入“高铁模式”

来源:建筑界编辑:林玲玲发布时间:2021-12-20 11:19:34

[摘要] 成渝双城经济圈开始进入快速落实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成都与重庆这两个龙头城市,开始全力拥抱。如果说之前两城合作的速度是“动车模式”,那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铁模式”。


  01

  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地区发展的主旋律,君不见最近三年,各种国家级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规划陆续出炉。

  即便强大如香港,今年也提出要重点规划打造北部都会区,去牵手深圳。广州方面,近日也是与深圳互动频繁,两座城市的地铁二维码于近日实现互联互通。

  而就在近日,互动频繁的成渝地区,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市委副书记兼市长王凤朝为代表组成的党政代表团,更是奔赴重庆,现场考察和联动,并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 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战略合作协议》以及5个子协议。

  这意味着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开始进入快速落实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成都与重庆这两个龙头城市,开始全力拥抱。如果说之前两城合作的速度是“动车模式”,那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铁模式”。

  接下来会有一系列牵手的大动作,包括交通、产业、文旅、医疗等各方面,尤其是交通和产业方面。

  因为,这次成都党政代表考察团奔赴重庆考察的重点就是交通与产业要地。

  这很好理解,交通是人口、经济、资源、技术、产业等一切要素流通的基础,而产业则是人口与经济的依托。

  做强双城交通与产业,是完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基础。

  根据两市签署的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金融中心、西部科学城、现代化国际都市建设,围绕科技创新、汽车产业、文旅发展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02

  2021年,对于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一方面,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通,让成都成为内地第三个(另外两个是北京、上海)拥有“一市两场”的城市,也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双4F级别机场的城市(另一个是北京,上海浦东机场是4F,但虹桥机场是4E)。同时,重庆的新机场,也被正式写入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文件中。

  另一方面,今年成渝地区有四份重量级文件发布,一份是今年年中国家发改委与交通部联合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一份是8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含十陵南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一份是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还有一份,便是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各种利好纷至沓来,足可见国家对于推动成渝地区发展的迫切与期待。

  而透过四份重要文件,可以看到,在官方的规划中,成都和重庆两个极核,各有侧重,但更多的是合作。

  重庆侧重的是制造业、金融与物流。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重庆要打造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

  而成都侧重的是经济、科技与文化,这都是成都的既有优势。在《规划纲要》中, 成都被要求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合作方面则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交通和产业,是最大的侧重点。

  这次成都党政代表团考察重庆期间,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再次明确表示,要持续推进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现代化国际都市取得新成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另外,此次成都与重庆签署的“1+5”合作协议,主要涵盖的也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现代化国际都市等重点领域。

  在交通方面,按照此前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 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

  轨道交通一万公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之间,以及这两个核心城市与圈内其他城市之间,将会形成1小时通达,重庆、成都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

  在交通规划发布后不久,国家发改委就批复了“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含十陵南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已经启动。这条线路的启动,让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之间,将迎来第二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

  目前,成都和重庆之间有三条铁路通道,第一条是成渝客专(高铁),第二条是成遂渝铁路(动车),第三条是成渝铁路(火车)。成渝中线铁路,未来将是成渝之间第二条高速铁路连线。

  这条线路的开建,意义非常重大:

  第一,将进一步拉近成渝的时空距离,让成渝同城化更彻底。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成渝间平均发车间隔10分钟,最小发车间隔5分钟,高铁和动车日均开行达110对,日均往来客流约6万人次。

  成渝中线高铁的开建与未来的开通,让两座西南地区的顶级城市,靠得更近,将释放出更大的聚变能量,带动西南地区发展。

  第二,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拔到了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同等的高度。后三者核心城市之间,也基本是两条高铁的标配。

  京津冀内部的北京与天津之间,拥有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铁京津段两条高速铁路;长三角内部的上海和南京之间有沪宁城际和京沪高铁沪宁段;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广州与深圳之间,有广深港高铁和广深铁路,但广深铁路最高运营时速只有200公里。

  在产业方面,《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发挥优势、错位发展,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政策协同对接,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事实上,2021年,成渝之间的产业合作,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

  例如,制造业方面,今年5月份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和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已经建立,实现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无缝对接。

  前三季度,川渝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7万亿元、汽车产值超5000亿元,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另一个装备制造业,预计到2025年,川渝两地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将形成世界级装备制造业集群,成为成渝地区又一个万亿产业集群。

  另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川渝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开始实现互配互供,力争到2025年两省市汽车产量、行业产值分别突破300万辆和6000亿元,共建高水平汽车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此次又补充签署了《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合作协议》。

  在金融方面,在《规划纲要》要求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后,12月1日,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天府信用通正式上线川渝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专区,覆盖川渝306万户企业,实现川渝两地企业信用信息“一站式”归集,还接入了川渝辖内银行机构全部信贷网点,实现两地金融监管、银行机构和企业公众互联互通。

  此次成都党政代表团考察重庆期间,又签署了《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合作协议》。

  在投资合作方面,2021年,川渝两地共同推进实施合作共建重大项目67个,总投资1.57万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057亿元。其中包括川渝千亿立方米天然气基地、5G网络覆盖建设项目、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石刻文创园区等项目。

  产业方面的通力合作,会加快两座城市之间人才、资金、技术和服务等各种要素的流通,将加快推动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的发展。

  前三季度两座城市的GDP增速,已经在佐证。2021年前三季度,成都GDP同比增速10%,两年平均增速6.2%;重庆GDP同比增速9.9%,同比增速6.2%。两座城市,无论同比还是两年平均增速,都位居头部城市前列。

  在教育、文化、科创方面的合作,此次签署的5个子协议中,有三个文件专门涉及,具体为《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合作协议》、《加强双核创新联动推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携手共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合作协议》。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合作速度,如果说过去是动车模式,那现在已经是高铁模式了。

  03

  中央不断给成渝地区赋能,不断推动成渝地区合作,成渝加速互动、加快合作的意义何在?

  窃以为,主要有四个,一个是微观意义,一个是现实意义,一个是战略意义,一个是备份意义。

  第一,提升成渝地区民众的生活质量的微观意义。

  此次成都考察团赴渝,直接将成渝之间的合作推入快车道,两座城市的掌舵人明确表示,要在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共建共享,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这对于两地的居民来说,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会持续提升。

  第二,带动成渝地区发展的现实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也就是说,提升成都、重庆的能级是策略,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成都和重庆两座高能级的城市,带动成渝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部一起,组成东南西北中五足而立格局。

  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成都和重庆,无疑是成渝地区的龙头城市,只有继续做强做大成都和重庆,才能更好地带动成渝地区发展。

  所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打造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

  目前,成都都市圈已经先行一步,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重庆都市圈应该也不会等太久。

  这对于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来说,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正如此次考察期间,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说的,重庆和成都山水相依、文脉相通、人缘相亲,交往融合历史源远流长。两座城市要合力谱写“双城记”、建强都市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既赋予了成都重大职责使命,也是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第三,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

  共同富裕,是中央今年钦定的战略,是未来中国为之奋斗的目标。改革开发四十多年来,东部地区的经济和人口逐渐壮大,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也已经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而中部和西部,相对弱一些。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曾经提出过一个木桶理论,说一个木桶究竟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实现共同富裕,显然最要紧的,就是将短板补齐,也就是推动中部与西部快速发展。

  所以,今年中央不仅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还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西部和中部同时崛起,才能完成共同富裕的大任。

  第四,国家战略安全的备份意义。

  从国家战略安全考量,需要一个强大的西南地区作为后盾。

  抗日战争期间,西南地区托起了整个中国,为最后的大反扑大光复,提供了基石。当时中国的东北、东部、中部大部分地区全部沦陷,中国的政府机构、军队、大学集体向西南地区撤退。

  这是晋人南渡、宋人南渡、明人南渡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次大规模南渡。

  在新的世界格局与形势下,从国家战略安全考虑,管理层希望打造一个强大的西南地区作为中国的大后方。

  因为从世界局势来看,尤其是疫情席卷全球之后,不但没有让全球众志成城,反而加剧了各种民粹抬头,西南地区依旧是中国的战略保障。

  有此三点,中央不断赋能成渝地区,成渝牵手快速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此次成都党政代表团考察重庆,就是按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快进键”,进一步推动成渝务实合作、双城联动、协同发展。(澎湃城市)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做强双城交通与产业,成渝双城经济圈进入‘高铁模式’”内容,建筑界建筑快讯频道会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热点资讯,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双城交通与产业,成渝双城经济圈,“高铁模式”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