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TED安卡拉学院校区表演艺术中心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建筑,以将其融入既有的校园格局中。表演艺术中心的侧立面由不同角度的三角形面组成,木制表皮上移动的自然光照在建筑外侧呈现出光影变幻。
本项目位于赢得了1998年TED安卡拉学院校区设计竞赛的校园设计项目内,校园于2005年完工,投入教学使用,可容纳6000名学生。项目由Semra Uygur和Özcan Uygur领衔主导,在空间规划的原理上模拟了一座城市的内核:哪怕是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教育也要能够创造其自身的城市环境与生活。
基于这一设计原则,TED安卡拉学院校区一直以来致力于像一座真实的城市那样运作,在日常流线路径的打造上考虑了常见的室内外区域;空间功能布局的安排也足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甚至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全新要求。然而,伴随着校区的投入使用,缺失一个多功能表演艺术中心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因此,建筑师依据表演艺术中心容纳1500人的需求,毫不矫饰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建筑,以将其融入既有的校园格局中。
表演艺术中心位于校园的西南方向,地处体育艺术街(Sport-Art Street)尽头,在现有的校园总体规划平面中强调该街道的存在。同时,表演艺术中心的选址也考虑到了体育艺术街的公共社交氛围,以确保新建筑的公共性和空间的社交属性。
行人于内街走动时,并不会注意到表演艺术中心的存在,单体的建筑外形给人这栋建筑原本就是校园规划建设一部分的感觉,实现流线路径的完美嵌入。建筑方案试图让人联想到一双向外看去的眼睛,以及给人热情的拥抱之感;其还与现有街道维持了良好的关系,仿佛该表演艺术中心早就存在于此。街道与建筑交汇处被设计为一个透明的门厅,面向外侧的地形景观开放。尽管表演艺术中心是校园整体建筑组团的一个延续,但其对周围环境呈现出全开放的状态,以一种低调但标志性的方式标明了校园的尽头所在。
校园设计中的正交和欧几里得几何建筑语言在表演艺术中心的空间设计上得到了延续,但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为满足1500人的容纳需求,方案最大的空间体块从直角棱镜形转变为了有雕塑感的外形。
表演艺术中心的侧立面由不同角度的三角形面组成,木制表皮上移动的自然光照在建筑外侧呈现出光影变幻。眼睛与拥抱为题的图像还被雕刻在艺术中心表面,其不止可在远处望见,也可于室内欣赏,使来访者置身表演艺术中心内部时依旧可以和外部的景观地形保持动态关联。这样一来,这栋建筑在各个角度都给人以透明感,并向外敞开。位于体育艺术街尽头的露台,同时也是设计主题最易被看见的地方,被定义为开放门厅,在校园的西南角足以被用于多场合的日落后活动。
方案通过给来访者打造大片屋檐之下的空间体验,来建构一定的认同感,而非借助于亲人空间的塑造。因此,如何诗意地设计并维持建筑与既有地形的关系就是项目的要义所在。表演艺术中心的大厅模仿古希腊剧院而建,作为最主要的演出场所,在既有的地形斜坡上寻觅最适宜的立面高度,并借助整合于体块内的扇形空间以获取密度最高的观众容纳量。除了最高的大厅观众容纳量外,该空间也可根据不同的剧院表演需求,通过窗帘分隔为数个小型大厅,以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多场艺术表演。
以上就是建筑界建筑频道为您带来的“TED表演艺术中心建筑如此夺目,一个被‘切’的立面”的内容,建筑界建筑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优秀建筑设计案例,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