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大湾区“娓娓道来”,广深、广珠快捷走廊领衔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10-25 11:14:26

[摘要]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等项目,推动广深港高铁和广珠城际进入广州中心城区,研究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建设广深、广珠快捷走廊。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预计约为4.6万亿元,其中仅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达2.2万亿元,占比近一半。届时,广东轨道交通网络将更为密集,“轨道上的大湾区”呼之欲出。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等项目,推动广深港高铁和广珠城际进入广州中心城区,研究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建设广深、广珠快捷走廊。

  十三五期间

  完成投资1.43万亿元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是我国国内国际运输需求最旺盛、交通运输方式最齐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最发达、服务供给最丰富、业态模式最多样、创新动力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十三五”期间,广东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43万亿元,约为“十二五”时期的1.68倍,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

  在《规划》出台之前,广东已被列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极”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十四五时期

  率先形成“通道+枢纽+网络”联动

  在“十三五”的坚实基础上,《规划》提出“十四五”广东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目标:到2025年,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基本形成,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体建成贯通全省、畅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要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广东要率先形成‘通道+枢纽+网络’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汪鸣认为。

  在新发展格局下,广东在内外经济双规模、国内国际双辐射上有丰厚的积累优势。“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要进一步打通对内对外的综合交通通道。

  1 总体布局:“一中心三极点”利于广深联动

  在通道建设上,《规划》提出要完善“三横四纵两联”省域交通主骨架,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要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汕头、湛江、韶关为极点的“一中心三极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分析,相比以前,“一中心三极点”的总体布局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将深圳与广州并列为中心,二是将韶关提升为第三极点。”

  在早前的规划中,广东更突出广州的中心位置,广州是全省、华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而此次《规划》将深圳与广州并列,肯定了深圳在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广深两座城市间的联动。

  至于此轮提升韶关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从近几年的高铁线路建设规划有迹可循。韶关位于广东最北面,原本就处在京广线上,近年来又规划了与江西赣州、湖南永州之间的高速铁路,交通枢纽作用日益显著。“这样布局交通枢纽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强化枢纽之间、枢纽与线网之间协同衔接,促进资源在区域内高效流通和优化配置,辐射带动各地区共同发展。”胡刚说。

  2 高速公路:2025年出省高速路达36条

  高速公路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出省通道,要加快南雄至信丰、梅州至武平、湛江至南宁、化州至北流等出省通道建设,到2025年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36条(通福建6条,通江西7条,通湖南6条,通广西11条,通海南1条,通香港3条,通澳门2条),高速公路对外联通能力进一步增强。

  3 空港建设:深圳第二机场定了,强化区域航空枢纽机场功能

  《规划》提出,加强深圳宝安机场与惠州机场快速轨道交通连通,强化惠州机场承担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数据显示,去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超3791万人次,位居国内第3名,也是国内前十大机场中唯一不亏损的机场。有研究认为,目前深圳机场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对深圳机场成为枢纽机场有一定限制。根据此前规划,惠州机场将建设干线机场,主要服务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东部地区。这意味着,深圳不再局限于城市自有空间范围之内分配资源,而以区域视野、城市群视角配置资源。广东正加快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此次惠州机场承担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再次被明确,对于深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强化区域航空枢纽机场功能有重要意义。

  4 快货物流:“12312”出行交通圈助力客流物流互联互通

  要强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规划》提出基本建成“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胡刚认为,在交通出行和快货物流上发力,体现出广东对客流、货流愈发重视。

  客、货流的加速流通,将对广东省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对于加工工业和现代制造业发达的广东来说,交通物流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将助力广东省内产业客流、物流、商流、资金流等互联互通,助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5 绿色出行:推动氢能源公交等发展

  在汪鸣看来,交通运输是碳排放规模较大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既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东是全国工业第一大省、创新第一强省,工业生产多项指标高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在推动交通运输装备更新升级,实现燃油效率提升,加强新能源替代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规划》提出,要制定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运输装备中的应用,推动氢能源公交、氢能源轨道交通和电动汽车、LNG动力船舶发展,加快LNG动力船舶应用及内河LNG加注站布局建设。

  6 运输服务:拓展无人车城市配送场景

  适应客货运输需求特征变化,《规划》支持运输企业加快业态模式创新,丰富运输服务体系。支持开展“门到门、点到点”的一段式城际客运和农村响应式客运等定制化出行服务,引导共享交通规范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等地探索开展“空中的士”等城市通勤新模式。鼓励定制物流、共享物流、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发展。拓展无人机、无人车的城市配送应用场景,研究利用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发展城市地下物流配送。鼓励优势企业整合交通科技产业链资源,以开放数据、开放平台、开放场景,培育交通科技产业生态圈。

  7 轨道交通: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发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成为此次《规划》的一大重点。广东此前一直筹划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2020年以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城市的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粤港澳大湾区一度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轨道上的大湾区”从蓝图驶向现实。

  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4极,在国家综合交通布局中有重要作为。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规划》提出以强化极点联系、联通珠江口两岸、连接内地与港澳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的大湾区快速交通网,加快1小时生活圈成形。

  8 交通衔接:支持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加快,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就目前来看,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已经起到了很好的联通作用。在业内人士看来,珠江东西岸产业特点各不相同,推动珠江口两岸互联互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两岸产业建立更多联系,提升全省整体产业集群的辐射力度。

  除了“硬联通”,还要发力“软联通”。《规划》提出要加强内地与港澳交通衔接。加快深圳东部过境公路建设,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提升香港与深圳交通联通水平。推动实现内地高铁、城际铁路与澳门轻轨在珠海站、横琴站便捷衔接,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连接通道与广珠城际铁路在珠海站内连接,支持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络。

  9 快捷走廊:将建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等项目,推动广深港高铁和广珠城际进入广州中心城区,研究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建设广深、广珠快捷走廊。

  同时,广东还将加快构建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佛肇城际-佛莞城际-莞惠城际、肇顺南城际-中南虎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等3条横向铁路通道。结合深圳至江门铁路同步建设广珠城际铁路中山联络线,形成珠海经南沙至深圳的环珠江口直连铁路通道。

  欧阳长城表示,未来,轨道交通发挥的作用将超过其他交通。未来大湾区之内轨道交通预计会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总体目标。“总体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大湾区内生产要素、生活要素、环境要素通过轨道交通实现快速自由流动,最终实现由交通一体化向产业一体化、生活一体化。”

  他判断,未来大湾区范围内,城际铁路将实现公交化运营,各城市居民可以在各城市节点、中心城市之间自由往来。同时,湾区之内各城市通过城际和轨道网将实现在一小时左右到达主要的对外的国际枢纽或者重要的陆路枢纽,实现同质化交通枢纽提供的出行便利。

  不仅加强内部联通,《规划》还提出,扩大高标准铁路覆盖范围,使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其他城市群,使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之间形成“双通道”格局。

  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形成融合发展的关系,欧阳长城认为,首先要建立健全大湾区轨道交通协调机制,机制包括政府、企业与行业三个层面。其次还要建立大湾区之内的统一技术标准,搭建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线网规划。

  10 深珠携手:伶仃洋通道规划加速

  为进一步推动珠江口两岸融合,要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规划》提出加快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等公路通道建设,同步完善两岸配套集散道路。推进深圳至江门铁路、佛莞城际铁路、中南虎城际铁路等铁路通道建设,研究论证以铁路功能为主的伶仃洋通道,谋划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

  珠江东西两岸的联通问题,既有的过江通道无法满足跨珠江口日益增长的客货运需求,《规划》亦做出了针对性布局,提出了新的解题之法。

  伶仃洋通道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珠海将携手深圳推进伶仃洋通道规划。同年,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也发布《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衔接规划研究》的项目中标公示,明确深圳侧的走向,未来有望30分钟从深圳前海直达珠海。

  目前,珠江口东岸、西岸目前尚缺乏更多交通连接渠道,深圳与珠海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但驾车需要约两个小时。

  根据规划,深珠通道是连接珠海与深圳的一条跨海大桥,选址位于港珠澳大桥与深中通道之间,将承担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两种功能。通道起于深圳,跨越伶仃洋至珠海,向西延伸至台山、阳江。

  有市民关注到,港珠澳大桥若联通深圳,伶仃洋通道建设是否有意义?有业内人士指出,伶仃洋通道相较港珠澳大桥约近20公里,且后者以铁路功能为主。

  如果说深中通道是珠江口跨海的 “内环通道”,港珠澳大桥是珠江两岸的“外环通道”,那么位处中间的深珠通道则可看作“中环通道”,为大湾区互联互通新增想象。(南方都市报)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轨道上的大湾区‘娓娓道来’,广深、广珠快捷走廊领衔”的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

轨道上的大湾区,广珠快捷走廊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