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市住建委充分利用大数据模型预警机制,对玻璃幕墙定期‘体检’,将玻璃幕墙从‘疾病管理’上升到‘健康管理’,使玻璃幕墙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上海市建筑幕墙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的大屏上一个红灯开始闪烁,点开之后,原来是四川北路1363号壹丰广场裙房玻璃幕墙的应急避险催告单。该项目值班人员立即安排无人机巡检,玻璃幕墙的“安全隐患”被及时排除。
这是上海既有建筑玻璃幕墙管理系统2.0版上线运行后开展的一次应急避险演练场景。近年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玻璃幕墙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精神,聚焦玻璃幕墙高处坠物隐患的痛点和难点。“通过信息化手段,排摸底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模型预警机制,对玻璃幕墙定期‘体检’,将玻璃幕墙从‘疾病管理’上升到‘健康管理’,使玻璃幕墙处于安全受控状态。”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质量安全处副处长陈江说。
摸清底数全面纳管
自1984年上海首栋玻璃幕墙建筑联谊大厦落成,37年来,上海玻璃幕墙建筑经过高速发展阶段,数量与管理手段之间的张力,凸显了上海玻璃幕墙发展与旧管理方法滞后之间的冲突。2011年前,上海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面临底数不清、事前事中管理缺位的难题,整个玻璃幕墙行业停滞于“事后管理”的初级阶段。
事情转折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开启了地方政府对建筑玻璃幕墙依规管理的新篇章,对建筑玻璃幕墙采用、设计、施工、维护等提出具体要求。依据《办法》,上海各区建设主管部门相继开展建筑玻璃幕墙安全巡查等,详细统计幕墙建筑的数量和信息,摸清家底,从源头“定位”,防范“玻璃雨”的发生。
《办法》的出台为上海玻璃幕墙管理提供了抓手。2012年,上海建设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社会力量,对数千幢玻璃幕墙建筑进行了上万次普查。工作人员和建筑幕墙专家一起走街串巷,拿着一份份调查表,详细填写相关建筑的基本情况(包括幕墙面积、类型、构造形式等信息),拍摄各个角度照片,经过半年的地毯式排摸,完成了玻璃幕墙建筑的信息库建设,将全市既有1.2万多栋玻璃幕墙建筑纳入数据管理平台。
“底数明确后,我们积极探索信息化手段在幕墙管理中的应用,从源头上降低高处坠物发生概率,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陈江解释说。2016年,管理平台正式上线。2019年5月,平台既有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场景作为首批八大应用场景之一,被列入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范畴。目前,全市已有16个区的1.25万余栋高层幕墙建筑被纳入智慧管理范畴。
闭环再造监管流程
有了“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就有了基础。上海依托信息库,利用管理平台对全市入网的既有幕墙建筑进行算法推送,筛选出疑似高风险楼宇,在每年一次第三方巡查的基础上,强化台风前安全检查和无人机智能巡查。依据绿、黄、红三级预警机制对隐患实行分级管理,并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管理平台复核整改信息后,再上传至信息库,完成闭环管理。
大数据时代,算法先行。管理平台根据建筑本身特性、外部变量作用、业主管理行为三大类共7万条数据进行权重分级,自主研发出“玻璃幕墙高坠风险算法模型”,建筑幕墙监管自此有了“魂”。
经过算法推演,管理平台筛选出1868栋疑似隐患建筑,工作人员在人工检查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无人机、清洗机器人、摄像头等高新科技智能检查方式,提升排查效率。“以往排查全靠人力,4名工人配备2台吊篮,花费一周才能对1万平方米的幕墙完成检查,而无人机只需4~6个小时,效率比人工提高90%。”上海玻机智能幕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学勤说。
经过排查,管理平台最终确认733栋建筑的幕墙存在隐患,随即依据绿、黄、红三级预警机制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对随时存在高处坠物伤人可能的红色高风险建筑,紧急启动应急避险措施,一键派单给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责令其48小时内完成整改,相关负责人上传整改信息至管理平台,系统审核通过后,风险建筑颜色降为黄色,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须在30至90个工作日内完成维修。管理平台显示,目前已有680栋建筑完成整改,另有53栋建筑被标注为黄色,处于重点关注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化平台,定期展开市级抽查、区级巡查工作,并结合业主定期自查、年度汛期自查等,形成市、区、街镇、业主四级管理模式。
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上海市抽查玻璃幕墙建筑799栋(次),各区已巡查玻璃幕墙建筑22579栋(次),共开具整改单195张,其中判定可能有高处坠物隐患的154处,已通过管理平台完成应急避险上报流程128处,完成维修整改32栋。
“管理平台再造了建筑幕墙监管流程,将原先企业自查的滞后管理,升级成为‘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的监管闭环,同时通过全方位的自查、巡查、抽查,将建筑幕墙风险隐患排查变成‘规定动作’,形成了标准化管理模式。”陈江说。
精细化管理为城市安全护航
随着管理平台多维数据的积累,算法分析能够更好地为精准推送和分级管理服务,提升安全治理效率。
上海根据业主管理行为,结合建筑资料、幕墙信息,开展全市玻璃幕墙建筑“一楼一档”全覆盖,试行“一楼一码”数字化管理。同时,整合巡查整改、管理痕迹等数据,自动生成1.2万余份“楼宇画像”,线上、线下推送给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画像不仅描绘楼宇玻璃幕墙的状况,还给出管理建议、提示履责要求,增强责任方履责意识。
“楼宇画像”揭开了上海玻璃幕墙精细化管理的序幕。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为满足政府管理职能转型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上海将从修订《办法》入手,进一步完善管理思路和具体制度安排,明确属地监督管理责任和应急避险手段。同时,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管理部门已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和保险机构开展玻璃幕墙应急避险专项保险的课题研究,鼓励用保险替代原先的收缴新建建筑玻璃幕墙应急避险基金制度,提升应急避险措施的覆盖率和可操作性。
以玻璃幕墙精细化治理为出发点,上海将进一步加强“一网统管”大数据汇聚,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级,瞄准城市运行中的堵点、痛点,打通部门区域间的“信息孤岛”。小到玻璃幕墙坠落风险提示、渣土运输车辆未盖顶预警,大到城市防汛监测,都将实现智能响应、迅速处置,达成事前预警、事中事后监管的全方位精细化治理目标。
“玻璃幕墙治理是‘一网统管’的生动社会实践,通过‘一网统管’精准服务城市运行,上海正在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让城市治理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质量安全处处长李宜宏表示。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从‘疾病管理’上升到‘健康管理’,上海玻璃幕墙处于安全受控状态”的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