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公园+”、老城“+公园”,合肥城市公园建设提升日程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10-13 13:10:06

[摘要] “十四五”期间,合肥将坚持新城 " 公园 +"、老城 "+ 公园 " 的建设理念,全力推进骆岗公园、城市 " 十大公园 " 等规模体量较大的公园建设,加强百姓身边的小公园小游园建设。

  记者从市林园局获悉,《合肥市"十四五"林业和园林发展规划》已正式印发,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8.6%,湿地保护率达到 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稳定在 46%,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 13 平方米,林业产值达到 150 亿元。

  全面建成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根据《规划》,我市将依据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和自然山水形态,构建融合人文底蕴、北接分水岭、南抱大巢湖的开放性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一湖一岭、一核四区、多廊互联"的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其中,一湖为环巢湖生态恢复与景观风貌区;一岭为江淮分水岭森林长城;一核为绿色宜居魅力都市区;四区为合肥城区南北两侧以森林湿地为主体的绿色人文生态组团;多廊为城市生态景观廊道。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林长制改革提质行动。到 2025 年,全面建成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示范区先行区,四级林长制目标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五绿"协同推进机制更加健全。期间,我市将加快推进环巢湖十大湿地、江淮分水岭生态廊道、官亭国家生态公园、合肥植物园等 4 个市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项目建设。到 2025 年,建成 2 个省级林长制示范区先行区、10 个市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和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同时,深入推进新一轮 192 个市县级林长制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 6 大类型重点生态区域生态品质。

  新城"公园 +"、老城"+ 公园"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国土绿化提质行动,增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到 2025 年,全市实施"四旁四边"绿化面积达 2.5 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3 个,省级森林城镇 10 个,省级森林村庄 100 个。全市重点区域新造林 2 万亩,实施森林抚育 75 万亩。

  围绕"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建设目标,全面实施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按要求,加快推进运河两侧各 15 公里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坡荒地绿化提升,到 2023 年,完成增绿扩量 1.81 万亩,森林质量提升 15.7 万亩。对第一轮退耕还商品林地、生态林地实施林相改造,到 2023 年,完成退耕还林杨树林更新改造 20 万亩,打造"退耕还林升级版示范市"。

  为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城镇绿地提质行动中,合肥将坚持新城"公园 +"、老城"+ 公园"的建设理念,全力推进骆岗公园、城市"十大公园"等规模体量较大的公园建设,加强百姓身边的小公园小游园建设,科学构建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为主体,微型公园为补充的大、中、小合理匹配的城市公园体系。到 2025 年,全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 90% 以上,城市公园达 500 个,在全市范围内建设立体绿化示范项目 20 个。

  十八联圩湿地明年基本建成

  《规划》提出,将加快推进环巢湖湿地规划建设,2021 年年底三河、半岛等 9 个湿地全面建成,2022 年十八联圩湿地基本建成。加强鸟类栖息地保护修复,设立湿地观鸟区域和鸟类保护区。探索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探索湿地 + 旅游,依托三河、半岛、湖滨等湿地,重点打造一批湿地生态旅游示范点,培育发展生态、特色、高端旅游项目,带动环巢湖周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力争到 2025 年,完成湿地生态修复面积 5 万亩。到 2025 年,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使濒危动植物保护率达 95%;全面加强全市现有 2348 株古树名木保护,保护率达 100%。

  "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富民产业提质行动,到 2025 年,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将增加到 34 万亩,林下经济产值增加到 20 亿元。森林康养产业产值达到 6600 万元,森林旅游人数达 900 万人次,直接带动相关林业服务产业实现产值 25 亿元。推进 100 万亩苗木花卉提档升级,新建花卉标准化示范园区 5 个,精品花卉基地 30 个,精品苗木基地 200 个,建设完成国家苗木信息中心。(合肥日报)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新城‘公园+’、老城‘+公园’,合肥城市公园建设提升日程”的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

新城“公园+”,老城“+公园”,公园城市建设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