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名体系规划(2016年—2035年)》昨起开始公示,包含地名片区12个,道路名称216个,桥梁、隧道名称116个,公园绿地名称18个。
由北京市规自委组织开展编制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名体系规划(2016年—2035年)》昨起在市规自委、通州区政府网站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公众可在公示期间登录相关网站反馈意见。此地名体系规划要素包括片区名称、道路名称、桥梁名称、公园绿地名称,总量362个,其中地名片区12个,道路名称216个,桥梁、隧道名称116个,公园绿地名称18个。
该地名体系规划编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为依据,坚持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规范有序的原则,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定位。此地名体系规划要素包括片区名称、道路名称、桥梁名称、公园绿地名称,总量362个。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有12个组团,构成12个地名片区,地名体系规划分别给予名称,便于使用。道路名称216个,其中包括城市干道名称32个,街区道路名称184个。另有部分较小街区道路和留白区道路未纳入此次规划命名范围,以便给未来发展留下余地。命名桥梁、隧道名称116个,其中跨河桥梁名称114个,隧道名称2个。原有已命名跨河桥梁名称25个,予以保留。留白区桥梁和未命名道路所经桥梁名称暂未命名,以便给将来的发展留下余地。命名公园绿地名称18个。
此地名体系规划依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结合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体系完整,较好地体现了规划功能和地域文脉特征。此地名体系规划结合道路、桥梁、公园等地理实体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命名。命名方案符合市民的认知习惯,能够较好地满足城市管理需求。规划高度重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门制定了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对于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坚决予以保护;对于能够彰显地域文化的已消失历史地名,能恢复的尽量予以恢复;对于民间长期传承使用的老地名,充分保护并加以使用,既有文化传承,又能增加地名的指位性,从而方便人民生活。
公示给出了各个名称的命名原因,比如十二片区中的行政办公区、文旅区等都有相应的功能区为依据。各片区内主要道路的命名思路包括,城市干道名称尽量采用该区域内最具价值的历史地名,起新名尽量结合通州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片区特色,体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形象。比如,位于通州老城片区的东水关路以通州老城的东水关命名,展现古城水文化,富储路以通州运河仓名为名,体现通州仓储文化,位于临河里片区的茶棚街、砖厂街等命名原因都是“利用老地名,保留乡愁”。(北京青年报)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名规划来了, 专门制定了地名文化保护名录”的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建筑新闻热点的内容,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