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经典案例:香海大桥BIM技术协同应用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9-10 15:21:46

[摘要]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在BIM技术应用方面的大力推广,BIM技术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不断提升,接下来我们看看香海大桥BIM技术协同应用。

  项目概况

  香海大桥全长20.234km,起自珠海市香洲区造贝路口,顺接香海大桥支线造贝互通一期工程;

  路线向西沿规划翠屏路从鹅槽山北侧进入中山市坦洲镇境内,沿环洲南路跨坦神南路,跨越嘉联路(设坦洲互通)之后与规划环洲南路线位分离,路线折向西跨越前山水道后与广澳高速相交(设新丰围互通),随后与中山西环高速相交(设坦洲南互通),跨坦洲涌、大涌后,在沙仔面洲跨越磨刀门水道进入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在昭信村附近跨越江珠高速公路(设昭兴围互通)后,设置主线收费站,随后路线向西跨越胜利河、白藤河后终点接S272湖心路(设平交口)。

  香海大桥经过了珠海市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以及中山市坦洲镇,其中,新丰围互通上跨现有广澳高速,为施工的重点部分,也是本次项目BIM技术协同应用的重点。

  现状分析

  新丰围互通主线桥跨度大,划分节段数量多,涉及施工班组人员管理难,现场管理难度高。

  上跨广澳高速,高空临边作业多,配合机械多,需要统一进行监控管理。因此,应积极探索挂篮管理新模式,如利用BIM技术协同管理,保障挂篮施工安全地、更优地、更快地实施。

  应用情况

  新丰围互通主线桥桥梁起点桩号为K5+610.019,终点桩号为K7+215.019,中心桩号为K6+412.519,桥梁全桥1605m。

  上部结构设计采用变截面连续箱梁和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的形式,其中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施工工艺,依次由墩顶向跨中对称、平衡悬臂浇注箱梁。

  本桥起自坦洲涌互通主线桥,依次跨越前山水道、广澳高速等,因而现场施工应考虑交通组织影响、施工便捷性和施工的高效性。

  净空分析

  项目被交路广澳高速,即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支线、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33.5m,互通区内平曲线半径1520m,此段广澳高速为高架桥,桥梁高度约7.5m左右,高架桥跨径20m。

  互通净空分析

  通过激光扫描仪采集广澳高速施工范围内的模型点云数据,在相应建模软件中转换并自动生成旧桥模型,结合新建施工模型,分析上跨广澳高速部分有效净空值,同时也为挂篮施工预留安全施工距离,提前做好施工的部署。

  碰撞分析

  大型现浇块如墩顶0#块,一般包含纵向、横向、竖向三向预应力系统,同时,构件钢筋密布,加之后期挂篮施工预埋件多,为防止后期施工中出现钢筋、预应力管道、预埋件之间的冲突,项目施工方案设计期间即进行模型碰撞检查。

  通过对钢筋、预应力系统、预埋件等细化构件进行实体建模,利用软件进行自动物理碰撞分析,优化各组成系统的排布方案,并对施工机械的作业可行性进行研究,从而解决了现场返工、现场难施工等问题,极大地提高施工的效率。

  挂篮预拼装

  挂篮系统一般由导梁系统、压重系统、后锚系统、横梁系统和平台系统等五大系统构成,各系统又分别由拉锚杆、受力梁、板材等零件组成,拼装工艺复杂,施工难度高。

  通过基于BIM的挂篮模型,拆分每个零部件,再由技术人员进行预拼装,提前预演挂篮的施工流程,达到减少因拼装错误返工的问题的发生。

  可视化交底

  基于BIM的三维模型协同,以三维可交互的形式动态展示施工工艺的每个步骤的细节。无论在工艺编辑或浏览界面,均可通过直观的方式完成包括三维模型、工艺步骤、标注、注意事项等信息的录入与查看,从而全方位、三维地展示工艺细节。

  安全预警

  挂篮结构受力安全是保证悬臂施工的关键,在施工阶段期间,通过安装的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模板变形量、挂篮系统稳定性和预应力张拉数值,并结合模型进行展示。当监测数值突变和超出预警值时,自动将消息推送至主要负责管理员处,及时跟进现场安全情况。

  施工现场传感器

  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日新月异,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也必须顺应潮流的发展趋势,积极应用“科技+管理”的理念,才能使项目。

  本项目成功地将BIM技术协同管理应用在项目的实际管理中,离不开BIM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物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更多新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会被革新,更多地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也会转型。

  只有顺应科技的发展潮流,结合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建设行业的发展。

  以上就是建筑界结构频道为您带来的“BIM经典案例:香海大桥BIM技术协同应用”的内容,建筑界结构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建筑结构的内容,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

BIM经典案例:香海大桥BIM技术协同应用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