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合肥市“十四五”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2021-2025)》近日印发,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平方米/年,减少碳排放量近30%。
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合肥市“十四五”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2021-2025)》近日印发。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平方米/年,减少碳排放量近3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实现全产业链年产值2000亿元。
据了解,我市将统筹兼顾本市不同区域总体规划、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以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合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新站高新区为重点推进区域,安巢经开区、巢湖市、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为积极推进区域,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到“十四五”末,重点推进地区装配式建筑实施比例达到35%,积极推进区域装配式建筑实施比例达到30%以上。
我市将围绕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引导建筑设计、科研、生产、物流、检测等产业聚集,打造区域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推动装配式建筑南部制造基地(合肥经开区)向肥西、庐江方向延伸,填补该区域无制造基地空白;加大东部制造基地(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引导东南部制造基地(黄麓-夏阁)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及各类集成部品部件;提高北部制造基地(北城-吴山)产业链高价值核心企业引进力度,全力推动吴山园区建设,打造装配式建筑特色小镇。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0个。
我市将重点培育设计、生产、施工、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筑企业,积极引导大型设计企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具有智能建造实施能力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支持装配式构配件生产企业布局建设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大现代化技术和先进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度。支持商品混凝土生产、墙体材料、门窗制作、钢材生产加工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向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转型。到2025年,全市混凝土部品部件骨干生产企业力争达30家,设计总产能达到500万立方米以上;装配式钢构件骨干生产企业达5家,设计总产能达300万吨;培育设计、生产、研发、检测、咨询服务、设备配套等骨干企业不少于100家。
此外,我市还将组建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成立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联盟,开展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建筑机器人推广应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BIM、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努力实现建造过程智能化管控全覆盖。(北青网)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实施比例达到30%以上,合肥绘就装配式建筑蓝图”的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建筑新闻热点的内容,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